古代汉语修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修辞 古人写文章,十分重视修辞表达。“修辞”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中:“修辞立其诚。”孔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依孔颖达看来,“修辞”就是修理文教,不过他所谓的“文教”含义很广,既指文化教育,也指著书立言。因此后代文章学家在引用这句话时一般都把它意义缩小到“修饰辞句”这一点上,而且看成是有关“文章修辞”的最早最权威的名言。《左传·襄公二十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被认为是论述修辞重要性的最早文字材料。 古代没有修辞学专著,有关修辞的论述都包含在文论著作里,如《文心雕龙》、《典论·论文》(曹丕)、《文赋》(陆机)、《宋史·谢灵运传论》、《文选序》(萧统)以及诗话、词话、笔记等。 古汉语的修辞同现代汉语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古汉语修辞学在过去是附属于古代文学之中,因而它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学流派、文章风格、文体结构等较为广泛的问题;第二,由于古汉语语法形式、文体分类、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有其本身的特点,因而也就形成了一些不同于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一、引用 引用的目的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引用古代来验证现实(《文心雕龙·事类》)。这句话同时揭示了“引用”方式的特点。 引用可分为引言、引事、引文。 1、引言 引言就是引用口头流传的话语,一般是不见于书本记载的。 ①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②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2、引事 引事就是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有明引、暗引之分。王力先生把这种修辞方式叫做“稽古”,它是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这在古代作品里是一种颇为常见的修辞手段。 ①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李清照《金石录后叙》) 此句用曹操故事。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里引了曹操临终前的遗嘱:“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学作组履卖也。”李清照用此典,说她丈夫赵明诚临终时毫无眷念家人的儿女之情。 ②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 冯唐西汉人,汉文帝时,冯已很老,仍是地位低下的郎中署长;李广,武帝时名将,屡建大功,但终身不封侯,王勃以此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③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引文 指上引用见于书面的文字,也有明引暗引之分。 ①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阮籍:咏怀五) 首句出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矣,膏火自煎也。” ②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辛弃疾:贺新郎) 典出《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如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两句并无特别的韵味。但因“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况就不同了。“东篱把酒”实际上暗含着饮酒赏菊这种风雅情趣,作者因饮酒赏菊产生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离愁别绪,以“黄花”与“东篱”相照应,一暗一明,点出了全诗“赏菊”主题。 引言、引文与稽古的分别,主要在于:(一)稽古是叙述一些历史事实,引言、引文则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二)稽古可以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而引言、引文则一律是正面的言论。例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孟子·梁惠王上) 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人引《诗》,有时并不切合《诗经》的原意。《劝学》篇引《诗经·曹风·尸鸠》:“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下面接着说:“故君子结于一也。”《诗经》的“一”是“一致”的一(“均一”),《荀子》的“一”是“专一”的一,意义上很不相同。在上古时代这种作法是允许的。 二、比喻 比喻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使所要描绘的事物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它也有明喻、暗喻之分。 明喻的特点是有喻词“若、犹、如、譬如、譬之”等。 ①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书·盘庚) ②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指木槿花)。(诗·郑·有女同车) ③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岑参:夜过盘石) 隐喻是不用喻词: 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 “凝脂”是凝固的脂肪,比喻洁白细腻的皮肤。 ⑤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细葛软如含风,香罗轻如叠雪。 ⑥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峰拂屏飞。(许浑:村舍) ⑦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入青溪山) 以“镜”喻水面,“屏风”喻山峰。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