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全册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风景名胜 单元分析: 本单元都是展示地域风情的名家美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那柔情似水的《故乡的“水墨画”》让学生走进故乡那涨满菱角的池塘,观看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的嬉戏,去采撷刚出水的、鲜嫩的、清甜的菱角。那洋溢欢声笑语的《海滨仲夏夜》让学生欣赏“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以及苍穹中那“一串流动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的美景。而热情奔放的《草原即景》,像寂静的、广袤无边的大海,而风呼啸时,又像奔腾的千军万马,动与静的草原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还有那弥散淳朴民风的《吐鲁番的葡萄沟》等,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华夏大地自然的美,让学生与作者一道去欣赏祖国山川的美景,让学生的心与优美的文字一起飞扬。 单元教学重点及教学措施: 一、学会本单元23个一类生字。 重点关注: 字形:缀、馨、撷、穆、煞、袤、黝。 多音字:朝(头朝菱)、嚼(咀嚼)、剥(剥菱角)、杆(桅杆)。 字音:亩、匝、炙。 二、积累。 1.叠词(第一课)。 2.写景的四字词或成语(1—4课,“语海拾贝” ) 。 3.写景的优美句子。 4.背诵第一课2、3段、第二课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三课1、6段、积累有关写景的四字词。 三、理解引号的作用(本单元“温故知新”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句子采用借喻的修辞手法)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E.表示否定和讽刺。 第一课《故乡的“水墨画” 》 故乡的“水墨画” (特殊含义,把故乡的美景比作水墨画) 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特殊含义,指黄梅时节)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菜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特定称谓) (4)穿梭在绿色的“水巷里”。(特殊含义,指菱叶之间的水隙) 采菱女讲了,忙把“船”靠过去(特殊含义,把盆) 第二课《海滨仲夏夜》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特殊含义,指星星)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直接引用海水的声音) 第三课《草原即景》 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做“旱海”。(特定称谓) 忽然,煤层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点。(直接引用雨点的声音) 每逢汽车“呜呜”地向上爬行的时候(直接饮用汽车的声音) 第四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1.它们张开嫩绿的小手,轻轻地呵护着一串串的“绿玛瑙”。(特殊含义,把葡萄比作绿玛瑙) 2.但我一抬头,立即把整张脸都贴了上去:“天啊这实在是 太壮观啦!” 3葡萄长廊里的葡萄更是清一色的优质葡萄,什么“无核白”呀,“马奶子”呀(直接引用人物语言) 4.所以,人们常说的“特产”,也许指的就是特殊的气候、特殊的水土所带给人们的特殊享受吧!(表示着重强调) 四、体会写景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第一课课后2题,第二课课后2题,第三课课后2题) 五、理清写景文章的表达顺序。 六、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略大自然的奇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七、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 故乡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8个生字。 2.了解主要内容,积累词句。 3.了解文中引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引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江南水乡的风景画,交流:你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 3.课题质疑。如:水墨画指什么样的画?(结合搜集资料交流) “水墨画”为什么要用引号?(暂不解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

文档评论(0)

369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