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透皮剂 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类,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3.剂型的选择 目前临床常见的三伏贴剂型有:散剂、糊剂、饼剂、软膏剂、涂膜剂、贴膏剂、药袋。 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为极细粉末,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水调和成团,根据具体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胶布面上,直接贴敷于穴位上。 糊剂 糊剂是将粉碎过筛的药末,加入酒、醋、姜汁、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缓和药物毒性。 饼剂(推荐) 饼剂是将药物粉碎研细过筛后,加入适量粘合剂搅拌均匀,压制成小饼状,贴敷于穴位上。有些药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捣成饼状贴敷。使用量应根据疾病轻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 软膏剂 软膏剂是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涂膜剂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的含药涂膜剂,使用时涂于皮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 贴膏剂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物等特点。 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 三、环境要求 三伏贴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尤其每伏的庚日(第一日)前来贴敷的患者最多,医院应提供一个宽敞的场所,温度须适宜,既不能太热以致患者汗出量大,影响贴敷药物的固定,也不能太凉,导致汗孔闭塞,不利于体内邪气的祛除。 贴敷时需要暴露身体,应准备两间诊疗室,男女分开,以保护患者隐私。 2015-2018年三伏天具体日期 年份 夏至日 初伏开始日 中伏开始日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 2015年 6月22日 7月13日 7月23日 8月8日 8月12日 2016年 6月21日 7月17日 7月27日 8月7日 8月16日 2017年 6月21日 7月12日 7月22日 8月7日 8月11日 2018年 6月21日 7月17日 7月27日 8月7日 8月16日 四、操作方法 1.穴位选择 ? 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一致。 ? 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病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 ? 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 局部取穴 循经远取 经验选穴 局部取穴(主要) 可以根据疾病特点,采用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如支气管炎、哮喘常取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可加天突等穴。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腧穴定位 肺俞穴 fèi shù 〖定位〗 该穴位于背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膏肓穴 gāo huāng 〖定位〗 该穴位于背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脾俞穴 pǐ shù〖定位〗 该穴位于背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咳喘。 肾俞穴 shèn shù 〖定位〗 该穴位于腰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气喘,腰痛。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文件依据 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 概述 1.“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