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防治法 主讲人:孙福禄 修订简要情况 修改程度 章节变化 条文变化 变化核心内容 环境 保护法 全面修改 从六章到七章 从47条到70条 理念性变化 手段多样性 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面修改 从七章到八章 从66条到129条 突出重点 提高罚款数额 结构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燃煤污染防治 第二节 工业污染防治 第三节 农业污染防治 第四节 机动车污染防治 第五节 扬尘污染防治 第六节 其他污染防治 第四章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第五章 重污染天气应对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涉及的部门(18个)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发展和改革部门 工业信息化部门 公安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容卫生主管部门) 城市管理部门 交通运输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农业行政部门 水行政部门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炭管理部门 气象机构 海事机构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海关 修订的主要内容 强化政府责任 坚持源头治理 完善标准制度 解决主要矛盾 区域联防联治 加大处罚力度 回应社会关切 衔接上位法律 修订的主要内容 强化政府责任 坚持源头治理 完善标准制度 解决主要矛盾 区域联防联治 加大处罚力度 回应社会关切 衔接上位法律 一、强化政府责任 序号 内 容 条 款 1 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第3条 第2款 2 对地方政府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4条 3 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第14条 4 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 第16条 5 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进行约谈和限批。 第22条 二、解决主要矛盾 燃煤 工业 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 扬尘 农业 其他 (一)燃煤 序号 内 容 条 款 1 优化煤炭使用方式,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第32条 2 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限采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禁采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煤炭。 第33条 3 禁止进口、销售和燃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鼓励燃用优质煤炭。 第35条 第1款 4 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规定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 第36条 5 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第38条 6 加强燃煤供热锅炉管理,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禁止新建、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限期拆除。 第39条 7 对工业锅炉进行规范。对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督。 第40条 8 对燃煤电厂和其他燃煤单位提出排放控制要求。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41条 第1款 (二)机动车 序号 内 容 条 款 1 明确国家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根据城市规划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通过经济政策推广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的发展。 第50条 2 加强新车及排放检验信息、污染控制技术信息和有关维修技术信息的管理。 第52条 第55条 3 加强在用车的管理,包括:排放检验、监督抽测。 第53条 4 建立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 第58条 5 加强对在用重型柴油车的管理。 第59条 6 明确不达标排放机动车的强制报废制度。 第60条 7 确定排放检验机构义务。 第54条 (三)非道路移动机械 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具体包括:工业钻探设备、工程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非道路用卡车、挖掘机、叉车等)、农业机械(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林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雪犁装备、机场地勤等。 (三)非道路移动机械 序号 内 容 条 款 1 明确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51条 2 规定新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经排放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 第52条 3 对在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监督检查。涉及交通、住建、农业、水行政等部门。 第56条 4 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召回制度。 第58条 5 明确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 第59条 6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第61条 (四)工业 序号 内 容 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