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兰文化资源及法律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析东兰文化资源及法律保护   【摘要】东兰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尤以铜鼓文化、山歌民谣文化、民间舞蹈文化、布努瑶族文化、红色旅游文化著称于世。本文对东兰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及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推进东兰文化事业发展,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东兰县;文化资源;法律保护   东兰位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缘,与南丹、天峨、凤山、巴马、大化、金城江等县区接攘,红水河流过境内。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着壮、汉、瑶、侗、毛南、仫老、布依等11个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尤以铜鼓文化、山歌民谣文化、民间舞蹈文化、布努瑶族文化、红色旅游文化著称于世。修久而多彩的文化,丰富和滋润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渐被侵蚀,基层文化建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公益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缺乏,对民族民间文化缺乏保护措施,文化事业人才队伍薄弱等等。基层文化建设正在呼唤法律保护。   1.东兰的文化资源   1.1铜鼓文化   据资料记载,目前全世界馆藏铜鼓总量为1600多面,国内藏量为900多面。而东兰藏量就有612面,分别占世界藏量的三分之一和国内藏量的一半以上,堪称世界铜鼓之乡。每年的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结婚喜庆等重大节日活动,村民都拿出铜鼓敲打演奏,同进伴有山歌、舞蹈等表演。近年来,东兰铜鼓多次外出演出,如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鼓王大赛、中央电视台魁力12等演出活动。东兰铜鼓正走出家门,走向外面的世界。   1.2山歌文化   东兰的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光是唱腔就有十多种,如长江金谷一带的长排和勒脚歌、汉歌、童谣等,尤以三弄布努瑶的二声部谣歌、单声部谣调最为神奇和绚丽,每到节日或重要活动,村民都要敲打铜鼓唱山歌,山歌内容大多为迎宾歌、祝寿歌、答谢歌、情歌等,歌词优美,曲调修长。在山歌文化中,以谈涯(壮语,意为顺口溜)最为风趣,一般在娶亲中较为常见,接亲和送亲每方分别选出各自高手,进进一对一直接对话,没有曲调,只进行歌词对答。问或答者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歌词内容丰富,意味深长。山歌被称为东兰壮汉瑶族的第二种语言。   1.3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美,在东兰各地至今还有一些传统的民间舞蹈,如长江乡一带的椿榔舞、大同坡豪的壮族铜鼓舞、兰阳的蚂拐舞、三弄瑶族乡的瑶族猴鼓舞、兰木的马刀舞等。由于保护及其他原因,马刀舞、蚂拐舞已经失传。   1.4红色旅游文化   东兰是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大革命时期,壮族人民优秀儿子韦拔群在东兰组织公民革命运动,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9年,百色起义后,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在东兰领导红七军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武装。东兰人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经自治区确认的革命烈士有2241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东兰涌现出韦国清、韦杰、覃健、覃士冕、韦祖珍等五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成为闻名全国的将军之乡。近年来,红色旅游日渐升温,东兰红色旅游前景美好。   2.东兰文化存在的几问题   2.1优秀的传统文化日渐消失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东兰优秀的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民间艺人的数量正在减少,年轻人多为外出打工,民间艺术的传承存在严重的断层,摆在我们文化人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如何对民间文化、乡土文化进行研究并加以抢救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其精华,使之纳入先进文化的轨道。加快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的历史背景资料,充实其文化底蕴;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宣传教育,夯实发展基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接续发展下去,同时还要尽快发展教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强劲的动力。   2.2法律保护意识淡薄、方式方法单一   东兰铜鼓藏量为612面,但近九年来,由于保护力度不够,仍有一些铜鼓流失。一些村民没有把铜鼓当作国家文物,保护意识不强,认为铜鼓的所有权属于自己,如何使用、甚至拿去交换或出售,都属于个人行为,没有主动向文化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对于民族民间的优秀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等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国家有关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足以支撑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   2.3文化传承   东兰民间艺人的数量本就不多,近年来,青年人多为外出打工多,接受的多是城市文化、外来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缺乏执情,认为本土文化难以走出家门。青年人大量外出和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识不够,使文化传承已出现断层。农村需要乡土艺术家,东兰的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可喜的是去年来,东兰开展传统铜鼓鼓点打击、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竟技等为学习内容,对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