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析鄂温克族自治旗美育资源的特点及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鄂温克族自治旗拥有丰富的可资利用的传统美育资源,其传统美育资源具有丰富性、生活性、不可再生性和渗透性等特性。开发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有以下几种路径: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美,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美,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寻找美。
关键词:地理教学鄂温克族自治旗美育资源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滨洲铁路海拉尔站南侧,以东街大兴安岭脊梁为界,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旗域如下垂的枫叶状,北缘自海拉尔市断桥距南端的伊和高古达山178.75公里,东部界山伊和布德尔距西部辉河流向北湾处173.25公里。全旗土地总面积为19111平方公里。“鄂温克”为鄂温克族人的自称,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0505。现在(2011年)只有243人了。鄂温克族自治旗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更有丰富的可资利用的传统美育资源,其地域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犹如一颗明珠积淀着民族艺术传统,极具审美价值和功能。挖掘和有效利用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既是鄂温克教育发展主体的需求,更是地理美育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的特征
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可以分为传统物质文化美育资源(自然名胜古迹等)和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民间音乐、舞蹈、工艺、戏曲、故事、谚语、服饰、建筑、节日等)两部分。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可分为艺术美育资源和社会美育资源。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具有的特性。
(一)丰富性
鄂温克族自治旗美育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里有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千里松涛,婀娜多姿的白桦林中出没着獐狍熊鹿,朵朵白云掩映鹰击长空,千山万壑间飘来潺潺流水。走出大山,扑面而来的就是辽阔无垠的鄂温克草原,蒙古包如点点星河洒落在夕阳西照间,袅袅的炊烟升腾牧人千年不变的守候。有彰显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艺术美育资源,如“爱大哈喜愣舞”、“阿罕拜”等。民族文学类有瑰丽奇幻的萨满神话,民间工艺类有刺绣、剪纸、木雕等;还有巴彦呼硕敖包祭祀民俗活动、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瑟宾”节、那达慕暨赛牛大会传统节日。特色的民族节日是倡导和祈求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生活性
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大多来源于生活。鄂温克族自治旗民间文学中的传说和故事就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民间故事《兴安岭的故事》、《狐狸姑娘》、《猎人和老虎》等,多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显示了鄂温克族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鄂温克族人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以“跟靠步”和“跺步”的特点,又有天鹅舞、跳虎、猎人舞等反映牧区和半山区生活的特色。另外,在鄂温克族民间还流行着反映鄂温克人狩猎生活的舞蹈,如“阿罕伯舞”和“爱达哈喜楞舞”等,鄂温克族人通过这些舞蹈,充分表现他们的勤劳、勇敢、豪迈和乐观的性格。猎区的舞会多在晚间围绕篝火举行,鄂温克族民间流行一种名叫“崩努克”(口弦琴)的乐器。鄂温克族人随着口弦琴的乐声,边歌边舞,动作粗犷,节奏鲜明,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
(三)不可再生性
鄂温克族自治旗拥有丰富的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它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和风格在当今社会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非物质文化大多是通过口耳相传、口手相授传承下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鄂温克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正在损毁、消失,面临失传的重大危机。一些鄂温克族儿童不知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不穿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服饰、不会唱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些传统地技艺已经失传。显然,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的工作刻不容缓。
(四)渗透性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鄂温克族自治旗传统美育资源具有渗透胜,它常常在无形无意之中给学生启迪,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志趣爱好和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鄂温克民族民间艺术美强烈的感染性和非物质文化艺术的不可再生性,“孕育”或“催生”出儿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的职业意愿和职业兴趣,决定他们未来的职业理想及职业选择。我校学生假期进入鄂温克族博物馆做讲解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集体参加瑟宾节舞蹈表演,场面凝重庄严,这种训导环境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部族民众的教化。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民族民间艺术活动是一个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