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2019.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古诗形象判断属于哪一类?人物 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人物为主的诗歌人物的外在与内在01方法一:正面描写02方法二:侧面衬托0304方法三:知人论世一组同类意象注意共性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找出意象01注意意象的共性与个性02同类意象营造出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感情03意象组合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诗中有画组合意象联想,想象画面01抓住画面内容,把握画面特征02诗中有画03体会意境特征04知人论世品感情一个意象苔 清 袁枚 苔 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咏物诗把握外在特点:形、声、态01把握内在特点:人化特质02托物言志找到物与人的契合点,知人论世品感情0304壹 人物形象——因形悟神 两类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客观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 ,其形象特征是 、 。主观人物形象是 ,其形象特征是 、 、 。琵琶女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作者(白居易)怀才不遇谪居卧病忧愁痛苦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设问方式:1、塑造了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作者的形象特点。形象、性格特点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234借助描写手段(叙事性强)借助诗中意象(抒情性强)分析关键诗句(议论抒情句)学会知人论世(关注注释、作者)2.(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读懂文本(1)读标题,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标题表明此诗为送弟弟苏辙出使契丹而作。(2)读正文,明主旨全诗以“ ”字为中心,首联写 ,颔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写 ,尾联写__________ 。不因远适而伤心劝勉弟弟要不辞辛劳,送不辱使命嘱咐弟弟不忘故国,不要辜负哥哥的期待望归,希望弟弟小心谨慎,平安归来(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③暗示的是: 。该句用典,含有深意(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