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典型骨关节病变和骨肿瘤鉴别诊疗要点; 在日常工作中某些骨关节病变如低毒力感染的炎症、化脓性骨髓炎、结核、肉芽肿等,或疲劳骨折、血友病假肿瘤和某些先天性遗传性骨软骨发育异常如半肢骨骺发育异常,易误诊为骨肿瘤,甚至于将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治疗错误。
尽管现代影像学如CT、MRI等新征象可以补充X线平片征象,但如果应用不当或认识不足而误诊的也不鲜见,为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现将常见病变分析如下:
;;;;;;;一、脊椎转移瘤、骨髓瘤与脊椎结核的鉴别 ; 2.脊椎转移瘤和骨髓瘤椎弓根征发现率近似。当脊椎结核椎体完全破坏时,椎弓根亦可破坏,但较少。如果脊椎结核程度较轻时,首先破坏在椎体前方,椎旁软组织肿块可见钙化,增强扫描时,脓肿壁可显示强化环,如果出现相邻椎体皮质白线破坏和椎间隙变窄,则诊断脊椎结核有很高???价值。椎旁软组织肿块转移瘤多于骨髓瘤,而椎板、横突、棘突等附件破坏常见于骨髓瘤。 ; 3. 病变分布的区别:转移瘤椎体受累呈跳跃分布,且同一病例的多个椎体呈不同表现,原发病灶不同,脊柱转移部位也相应不同,如甲状腺癌易转移到颈椎,肺癌易转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及子宫附件肿瘤易转移到腰骶椎等,此与椎体供血及静脉引流有关。MR上的晕征转移瘤多见。转移瘤使椎体变形多于骨髓瘤,椎旁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椎体为中心发展,而骨髓瘤较组织肿块多围绕椎管发展,累及硬膜外间隙,硬膜囊狭窄呈“围管性”的特点。 ;;;;;二、骨样骨瘤与骨皮质脓肿或炎性肉芽肿的鉴别: ;2、骨样骨瘤的瘤巢直径2cm及其周围的反应性增生骨质构成。瘤巢内为骨样组织和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瘤巢的中心部分以网织骨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因此做CT和MRI增强时瘤巢有强化。而皮质脓肿或肉芽肿可见死骨,其周围炎性反应骨比骨样骨瘤范围广而不规整,CT或MRI增强时,脓肿周边可强化,脓肿内无强化。
;3、要注意瘤巢周围可有炎性水肿但缺乏特异性,MRI上可出现似恶性肿瘤征象,要密切结合其它征象,以免误诊为恶性骨肿瘤。 ;;;;;;;三、硬化性骨髓炎与骨样骨瘤 的鉴别: ;四、亚急性骨髓炎与骨肉瘤的鉴别: ; 1、炎症的病变范围广,常向骨干纵轴发展,破坏区常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透光区,似可见到完好的骨结构,破坏区周围骨硬化较广泛,密度较高,逐渐向四周变淡,动态观察时骨硬化常持续存在且日趋明显,骨小梁增厚而致密。骨膜反应由轻到重,由模糊到光滑逐渐到成熟,软组织极少形成肿块,数日或数周内出现明显变化者是炎症。 ; 2、骨肉瘤的病变范围较局限,多横向发展。病变基础是骨破坏和成骨。瘤骨、瘤软骨和反应骨,骨皮质破坏呈虫噬样、筛孔样,成骨与破骨无规律性,相关不密切或不相关,骨膜反应早期可层次分明,均匀而光滑,逐渐变得厚薄不均,发展为模糊、残缺甚至消失,出现软组织肿块。炎症和骨肉瘤有时鉴别十分困难,必须临床一影像一病理三结合的诊断方式,有时须随访才能确诊。 ;;;五、长骨不典型的骨髓炎与Ewing肉瘤的鉴别: ;1、骨髓炎发病急骤,抗菌素治疗有效,局部软组织不像Ewing肉瘤那么硬,压痛明显。骨髓炎多起自干骺端向骨干蔓延,骨增生和破坏并存,骨膜反应广泛,常超出骨破坏区,如破坏区中见到死骨,CT和MRI增强扫描见脓肿强化环,则诊断更有价值。 ;2、Ewing肉瘤:局部炎性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软组织较硬,放射治疗敏感。病变多起自骨干,以骨破坏为主,骨膜反应较局限,层状骨膜反应模糊、破坏,可出现针状瘤骨。硬化型Ewing肉瘤此征象常见 ;;;;;;六、长骨结核与Ewing肉瘤鉴别: ;;;;;七、骨骺或/和干骺结核与软骨母细胞瘤鉴别: ;1、结核常发生在骺板软骨,向骨骺和干骺端侵犯并累及关节,病变范围较小,约1~3cm,边缘模糊不清,硬化边出现在静止期,钙化呈斑点状,骨膜反应少见。
2、软骨母细胞瘤病灶范围较大,约1~4cm,多位于骨骺或干骺端的一侧,钙化多呈小环状,边缘见分叶或硬化,骨膜反应较明显。 ;;;;;八、骶骨结核与脊索瘤或巨细胞瘤的鉴别: ; 2、脊索瘤好发于骶骨下部中线的前方,肛指诊可能触及肿块,呈膨胀性,多有硬化边缘,破坏区由粗厚不一的骨嵴和钙化,沿单个骶孔蔓延,前后径较大,多见于40~60岁男性,夜间持续性疼痛。
3、骶骨巨细胞瘤类似脊索瘤,但多发于骶骨上部,膨胀更明显,偏心性,无钙化及骨化征象。20~40岁多见。;九、短管状骨结核与内生软骨瘤的鉴别: ; 2、内生软骨瘤常具有单侧手足骨发病倾向,病变广泛,可累及末节指(趾)骨,其形态可多种多样,有的病变可突出骨皮质向骨外生长,表现为皮质旁型或骨膜下型软骨瘤的本质表现,病灶大小不等的钙化灶是软骨瘤的特点,如软骨瘤被溶解破坏,出现环状钙化的瘤软骨,这是软骨瘤恶变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