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人体运动学; 二、骨骼运动学 1、运动面 2、旋转轴 屈曲和伸展 内收和外展 内旋和外旋 3、关节运动的描述 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四、动力学;动力学;*;2.人体的力学杠杆;第二节 人体生物力学;*;二、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康复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落;五、肌肉的生物力学;肌肉的生物力学;肌肉的生物力学;*;第三节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第三节 运动对机体的???响;(三)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是由骨骼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收缩和舒张动作而产生的。 ;(三)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 低强度运动显著消耗Ⅰ型慢缩纤维(红肌)内的糖原,而对Ⅱ型快缩纤维(白肌)内的糖原影响甚微; 高强度的运动消耗Ⅰ型和Ⅱ型纤维内的糖原,尤以后者更为明显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运动的其他影响;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三、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三)肌代谢障碍 1.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 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制动30天,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3.制动45天,肌线粒体密度减小、氧化酶活性降低、总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毛细血管长度缩短,导致肌局部的血流量减少。;四、制动对韧带的影响;*;*;*; 六、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感觉异常 痛阈下降 反应迟钝;食欲减退 ; 八、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 九、制动对皮肤的影响 ;*;; 神经系统对各种姿势和运动的调节都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脊髓水平的反射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 (三)大脑水平的反射; 脊髓反射主要作用是抵抗重力,支持身体维持姿势,逃避伤害性剌激,而形成了各种运动组合,它又与高位中枢传来的指令结合,组成了不同的运动模式。如果切断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则脊髓中枢的活性增高,容易诱发脊髓反射。 临床上主要脊髓反射:牵张反射、屈肌反射、浅反射等,主要通过肌梭、高尔基腱器官等本体感受器来实现。 ;1、躯体反射 牵张反射:骨骼肌被拉长→反射性收缩 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相应肌肉反射性收缩 病理反射:原始反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下运动神经元脱离控制导致 节间反射:脊髓上下节段之间神经元协同活动诱发的反射 2、内脏反射:立毛肌反射、瞳孔对光反射 ; 为了维持姿势,必须对来自四肢、躯干的本体感觉、前庭及视觉系统的信息进行中枢性整合,这种整合主要在脊髓和脑干,并且受到小脑和大脑皮层的控制。 人一般在出生8个月后脑干水平的反射消失。 ;1.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延髓动物的一只足底及跖趾关节接触地面时,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而立即引起整个下肢呈强直状态称为阳性支持反应。正常人出生后第3-8个月内可有此反应,小儿脑性瘫痪、脑中风偏瘫患者常可见到阳性支持反应,表现下肢伸肌群活跃。;2.颈紧张性反射(tonic neck reflex):是指颈部扭曲时,脊椎关节和肌肉、韧带的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反射性调节,其反射中枢位于颈部脊髓。当头向一侧转动时,下颌所指一侧的伸肌紧张性增强,表现为上下肢伸展,而枕骨所指一侧屈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上下肢屈曲,称为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头后仰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称为对称性颈紧张反射。;2.颈紧张性反射:正常人可在生后4-6个月内出现, 成人脑中风偏瘫时也可发现,如站立位低头或枕高枕可诱发下肢伸肌痉挛(对称性颈紧张反射作用);面部转向健侧时,则患侧屈肌紧张亢进(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作用)。;3.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指内耳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反射性调节。该反射的中枢主要是前庭核。在去大脑动物实验中可见到,仰卧位时伸肌张力最高,俯卧位时伸肌张力最低。 紧张性迷路反射受到大脑的控制,平时这类基本反射被抑制而不易表现出来。脑中风偏瘫患者可有表现,如取仰卧位时,下肢伸肌群痉挛加重。Bobath、Brunnstrom等人主张利用姿势反射调整肌张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