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读片汇总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管母细胞瘤 可能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属于良性血管性肿瘤 90%以上发生于小脑半球 占成人后颅窝肿瘤的7% 典型表现:小脑半球,大囊小结节,血管流空影,周围水肿轻,增强明显强化 女,53岁 体检发现后颅窝占位 无明显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潘氏实验阳性,白细胞(250)升高 * * 颅内占位读片汇总 男,29岁 患者于2月前被椅子击中顶部,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检查,提示:左侧后颅窝占位。 您的诊断 及诊断依据? 切开头皮,沿正中项韧带切开枕项肌肉,暴露出枕鳞部及寰椎。磨钻及铣刀配合,开一骨瓣(偏左侧)4×5cm。硬膜张力高,“Y”形切开硬膜,见枕骨大孔左后方可见一肿瘤,质软,圆形,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基底部分附着于左侧枕骨大孔后方骨质,压迫左侧小脑扁桃体。肿瘤的血供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分支供血,先分离肿瘤的上界、下界、左侧界以及右侧界,保护好双侧小脑后下动脉,最后小心分离肿瘤近延髓界面,完整切除肿瘤大小2.5×2.5×2.5cm。 (枕骨大孔区)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并非真性肿瘤 脑内型和脑外型,以脑内型多见 脑外病变以中颅窝的鞍旁区多发,以外部位极少见 组织学:众多薄壁血窦状腔隙组成,其间隔为纤维组织,其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缺少肌层和弹力层 有学者认为其起源于脑外硬膜血管系统,由于与硬膜关系密切,又称为“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上多见于中年妇女,病史相对较长 临床症状多因占位效应而出现头痛、颅神经麻痹等症状,很少有出血及癫痫发生,不少病人无症状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边界清晰,较均匀稍高密度影,未见钙化,骨窗像多见周围骨质受压变薄 MR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均匀高信号,病灶内未见血管流空影,周围无水肿,部分可见轻度水肿 T2WI不均匀高信号核心,周围出现环状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但脑外CA因为供血动脉细小,压力低,平时不易出血且出血量少,因此病灶周围环状低信号表现并不明显 强化特点:均匀一致显著强化 早期斑片状强化,逐渐向中央延伸,最终为均 匀一致的显著强化---渐进性强化 MRS:NAA峰、Cr峰及Cho峰均缺如 灌注:低灌 脑膜瘤 血管周细胞瘤 幕下血管母细胞瘤 脑膜瘤 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平扫密度/信号多均匀一致,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一般呈等、稍高信号,可以有钙化 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并伴有脑膜尾征 邻近骨质可出现反应性增厚 MRS表现为NAA峰、Cr峰缺如,而Cho峰明显升高 反复间歇性头痛1.5年,头晕、行走不稳半年 外院CT示小脑半球占位并脑积水 实验室检查:阴性 (左侧小脑幕)纤维型脑膜瘤伴砂砾体形成,局灶累及小脑实质(WHOⅠ级)。 免疫组化:EMA(+)、PR(+); Syn脑实质(+)、GFAP脑实质(+); Ki-67LI20%。 血管周细胞瘤 来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的外皮细胞 好发于颅底、矢状窦或大脑镰旁、小脑幕等硬脑膜或静脉窦附近 肿瘤分叶状或不规则状 囊变、坏死常见,一般没有钙化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不均质 邻近骨质为破坏性改变 MRS表现有肌醇峰升高 男,44岁,头痛头晕1月余,恶心呕吐2周余 ,外院CT示后颅窝占位,行进一步检查。 糖尿病2年,有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血糖高(GLU 6.83 ↑ ),余检查阴性 * * * 是脑外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密集排列的血管腔组成,其血液流动相对缓慢, 管腔间无正常脑组织, 因此病灶内未见血管流空现象。 脑膜尾征:邻近脑膜增生增厚,出现线样强化,超出肿瘤与硬膜相连的范围,向周围延伸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