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与园林之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对现实的真,昆曲和园林都同样采用了虚实相生的结构手段,以仿真的细节构建写意的整体,并指向事物的本真指归。两者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返回 文人情怀 玩赏风雅 “灌园鬻蔬”与“宣泄垒块” “灌园鬻蔬”与“宣泄垒块” 官场不得志,归去隐林泉 古代知识分子视功名如生命,学而优则仕,大抵都想一展胸中抱负。然而,仕途受挫,都忍不住不往前看而望于身后,园林,就是他们身后最理想的归宿处。 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回乡后即以苏州大宏寺旧址筑建拙政园。园名精心选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之句,确切地反映了园主的真实心境: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 北宋诗人苏舜钦,官任大理参事,因参与政事革新被人构陷,终受贬谪而削职为民。遂以四万钱购得吴越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依水建亭,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命名为“沧浪亭”。又作《沧浪亭》一诗,云: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官场失意的士大夫们,为寻求安全的避风港,他们选择经济发达、民风奢华的苏州,就在闹市叠山挖池,植树栽花,实现了“大隐于市”的理想情怀。 苏州原吴县北桥的一座古戏台有这样一副楹联,颇能发人遐思: 南江风宣泄腹胸垒块 北桥水惹翻喉舌波澜 多数士大夫一旦官场失意,未必有起复的幸运,他们在经受精神折磨时,需要寻找一种慰藉的渠道,以求心灵在压抑中得到解脱和精神在颓丧时进行补偿,因而在“灌园鬻蔬”的同时,需要谋求“宣泄垒块”的渠道,“垒块之余,辄以丝竹陶写”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明万历年间,昆曲吴江派领袖沈璟,因上疏请立皇太子和为王恭妃赐封请命,触怒了私宠郑贵妃的万历皇帝,于是被贬职,并奉使归里。两年后起复,却又卷入了言官与内阁的政治斗争漩涡。为逃避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在擢升光禄寺丞的当年,急流勇退,辞官归里。沈璟归隐后,即投身梨园,开始蓄养声伎(家班),从事音律研究与创作传奇,生平创作有《属玉堂传奇》十七种传世。从他的作品看,他虽引退隐居仍不甘寂寞,时时流露对社会政治、世风道德的关切。 那些长期受压抑的思想以及对家国前途的重重忧患,因为拥有了家班,也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代言人——梨园子弟。在封建社会,艺人被称为“戏子”,地位十分卑微,而士大夫却乐意混迹其中,竟至于亲自粉墨登场,与其说要过一把戏瘾,不如说为求“垒块”宣泄的满足。 出世的无奈和入世的艰险,是一部分士大夫和贵族文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身兼园主和昆剧家班主人的他们,在调和消极避世和积极用世的矛盾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延展了园林和昆曲的艺术外延,能动地扩大了它们的互补和契合范围。“灌园鬻蔬”与“宣泄垒块”的双重需求,使得园林和昆曲同时成为了失意士大夫和贵族文人的宠儿。 返回 结语 昆曲和园林渊源极深,有人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 ,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就其艺术构成来说,却有此妙处。而深究其理,便知两者不仅有流于表面的关联,而且是深入精神髓骨的牵连。昆曲,因有了园林作为舞台,迸发出其璀璨的光辉;而园林,因为昆曲的到来,而有了更旖旎的风景, 本课件已完结,课件脉络已作简单超链接,可据此梳理出主要的内容。谢谢大家。 西晋石崇等人组织的金谷雅集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在这样的集会中,文人名士无拘无束地游玩、饮酒、赋诗,并将集会所创作的作品编集,是文学史上一次较早的、可信的有结集产生的文人文学活动。同时,它还为后世的雅集活动提供了一个模式。 返回 宋代,当时的大文豪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等等,犹曾集会西园,时人画为《西园雅集图》,米芾、杨士奇又都作了《西园雅集图记》,传为文坛之不朽盛事。    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当代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 返回 顾阿瑛(1310-1369)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曾授会稽教谕,不就。其才性高旷,精于音律,擅长吹、拉、弹、唱,少轻财结客,以声伎广交四方宾客;年三十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以会海内文士为乐,筑别业于茜泽西(今正仪镇东亭)“玉山草堂”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建筑群总称为“玉山佳处”,而这些聚会被称为“玉山雅集”。 返回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被后世称为“元末三高士”之一。 因善吹笛而被称为杨铁笛。 他在诗、文、戏曲方面均有建树,历来对他评价很高。杨维桢为元代诗坛领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在元文坛独领风骚40余年。 返回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 。 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