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景观系统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Ⅴ 内蒙古地区 龙腾大漠头朝东,一带山岭内外分;高原坦荡成牧野,锁住黄沙不向东。 内蒙古地区地势图 (1)半干旱气候为主:东部为半湿润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西部为极干旱气候。雨量自东向西递减:500-400-300-200-100-100毫米以下。 (2)高原为主的地貌:边缘为山地环绕,中、东部多沙地,中、西部多沙漠。 (3)草原与钙层土:中国草原的主体,西部为半荒漠和荒漠。 东西分异明显。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分布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棕漠土和风沙土。 (4)河流稀少、分布不均:东部水资源丰富。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形成内外流水系的分水岭。高原内部为内流水系。 (5)灾害频发: 旱灾、暴风雪、沙尘暴、虫害、鼠害对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 (6)生态整治的重点区:三化(治理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湿地与鸟类保护。 (7)展望:随着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生产范式的改变,生态退化正在得到遏制。只要人类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才能实现水土平衡、草畜平衡和人地和谐。 补播牧草可很大提高草场质量 现代化喷灌设施大大提高了农牧业的保障能力 农牧交错带的新景观 (8)内蒙古地区大印象 ▽牵手“三北”的高原:东西长2000多公里,南北宽500公里,连接着东北华北和西北。 ▽南农北牧、东林西铁的格局:各盟市都是能源丰富的地区,稀土得天独厚,边缘山地的森林是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体:北起呼伦贝尔,南至鄂尔多斯占据着农牧交错带的大部分。▽遍地草原遍地歌:连着欧亚的草原,文化源远流长,悠扬的马头琴所说着草原的故事,长调回荡在天地之间,蒙古族是歌舞的民族。 (七) Ⅵ 西北干旱区 高山环绕亚洲中,大漠冰川一脉通;内流为主通两洋,欧亚陆桥贯西东。 西北干旱区地势图 (1)气 候:大陆腹心、远离海洋、高山围绕,形成干旱与极干旱气候,是亚洲的“旱极”。但是在亚高山 和高山带是湿润和半湿润气候。 (2)地 貌:高山夹盆地的地貌格局,冰川、冰缘地貌,干燥剥蚀地貌与风沙地貌,垂直分异明显。 (3)水文:河流以冰川补给为主。有国内最大的内流水系(塔里木河),有我国惟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和印度洋水系(和田的奇普恰普河)。 (4)植被:盆地以荒漠为主(温带荒漠和暖温带荒漠),沿大河有胡杨和灰杨林。山地以草原和草甸为主,亚高山有针叶林。人工植被为绿洲农业和人工林。 (5)土壤:低海拔分布灰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山地分布灰钙土、棕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草甸土等。 (6)灾害:干旱风沙、冰川萎缩、雪线升高。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分配刻不容缓。 1970s 1995 海市蜃楼 干涸的湖心 居延海水文状况的变迁 引自《水之歌》 黑河下游额济纳的胡杨林 石宏敏摄 天山的针叶林和山地草原 天 池 高山冰川-绿洲-沙漠是一个统一的水文生态系统,维系着山地草甸、山地草原、针叶林、山麓荒漠草原、荒漠以及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王娓摄 (7)西北干旱地区大印象: ◇亚洲的旱极:中国的极旱荒漠包括南疆的绝大部分、阿拉善西部和柴达木。是荒漠的独特类型。 ◇“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前提。 ◇欧亚大陆桥的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发展带,对于欧亚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将做出巨大贡献。 (八) Ⅶ 青藏地区 仙人聚会喜山巅,澄湖竞列若星汉;吞云导风大通道,天人合一享平安。 青藏高原地势图 (1)气候:气压低,大风多(八级以上日数超过100天),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2/5为半干旱区,1/3为干旱区,西北部不足50毫米 。夏季,青藏高原加强了我国夏季风的势力;冬季,青藏冷高压又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 (2)地貌:高、大、新的巨地貌单元,山地多近东西向,冰川、冻土发育。西端阿里高原,内陆多湖盆,东南部为平行纵谷区。 (3)水文:内流区面积居全国第二位。外流区包括亚洲许多大河,被称为“亚洲的水塔”。还有近800个湖泊。由于全球变暖,冰川在退缩,湖泊面积在增大。 (4)植被与土壤:山地针叶林带-高寒灌丛草甸带-高寒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种植界线最高的农业(4750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和多种始成土占优势。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的结合,形成特有的高原地带性。 (5)生态系统大格局: 以牧业为主,农业主要分布在沟谷。高原的自然生态与农牧业是一个整体,是由人、家畜、野生动 物与草地生态系统组成的共生系统。 大通道带来的水汽,使高原东南部分布茂密的针叶林。这里的雪线也较低。河谷里的野苹果特别鲜美。 引自国家地理杂志 纳木错的高原湖泊景观。近年来湖泊水位在上涨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