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提炼与大学生英语写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文化提炼与大学生英语写作   摘要: 语言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坚强翅膀,也是文化传递的高级载体。每一次英语写作,都是对学生文化积累的考验。因此,指导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应以文化提炼为基础,这也是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基石。   关键词: 文化提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指导大学生英语写作,是一个看似极头痛,其实很简单的事情。说它令人头痛,主要是指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普遍较为低下。有专家说过,中国的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远不如英语国家初等程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这无需用什么数据统计加以反驳。对英语水平加以高度重视,总是有利无弊,问题在于用什么途径加以改善。这涉及内容与形式之争。很多人想到的是,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特别是词句运用的合格率太差,更不必谈写作技巧了。于是乎就特别追求运用语法和积累词汇能力的提高,成日忙于词句的基本训练。而大部分情况下,其效果多半差强人意。如果提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或地区的“习得”教学思路,只要提倡多练“三记”,即多写英语日记,多做英语笔记(特别是读书摘记),多复述人物传记(从名人写到熟人),语言素材积累丰富了,个人语料库琳琅满目了,加上深思勤写,对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遣词造句,就必然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某种意义上讲,牢牢抓住这一条,指导大学生英语写作,似乎坦途在望,的确简单易行。可是如此简单的方案,为什么不易推行呢?关键在于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于激发学生坚持写下去的动力在哪儿?本文的答案是,在于文化提炼。   一、下笔皆文化   本来,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是不证自明的公理。纵然不能说本质上是“语言即文化”,至少可以说,在内容上是“下笔皆文化”。多年从事跨文化圣经翻译的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就曾指出,如果想出色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就要充分认识五种文化形式:(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Nida1964)。因此,作为书面形式的英语写作,基本上是一个文本的组织结构,更具有文化特性的倾向。   我们一再强调跨语言的英语写作的文化倾向就是强调它的文化魅力。它与时下流行的外语教学三大“莽撞”情结(纠错、学语法和应考)大相径庭。其目的就是想探索一条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任何一种习得语言的获得,都产生于一种交流冲动。只有具有文化魅力的跨文化的英语写作,才能激发写作者动笔的欲望,这和强压下的应试作文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跃跃欲试,不等于下笔成文,于是就要多练,反复练,而每一次反复,都必须出于孜孜不倦的主动追求,而不是枯燥焦虑的重复,这样才能逐渐进入心领神会、运用得法、形神近似、精益求精的境界,最后,就会形成一种写作癖好或者是创作憧憬。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积极认知对跨语文化的信息差别,并在感知信息差别的汪洋大海中,主动寻找或开辟属于自己的暖流。   英语写作是一种信息的终端输出。于是首先要考虑的是信息的输入、储藏的问题。不然,就要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学生平日在知识爆炸中的随意阅读和自己面临情感爆发时的即兴写作之间,往往缺乏预设的直线联系。语言学家把这种难以观察的中间过程,称之为“黑箱”。一般认为,有两种研究模式有利于揭示“黑箱”的秘密。一是克拉申(S. Krashen)“监察模式”,他阐述为过滤、组织、监督的三环节;二是蒂东尼(R. Titone)的“语言动态模式”,其中有三个互有联系的深层次:战术、策略和个人能动。笔者认为,它们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筛选”或者叫“文化提炼”。特别是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深度,都与文化赏识息息相关。只有大学生关注本民族文化,进而涉及英语文化,英语写作才能注入涓涓清流,逐渐汇集为洪波或巨浪。   最通俗的文化提炼就是捕捉“热门话题”。作为被教育的较高层对象——大学生,恐怕无人不知近期热议的虎妈、狼爸,以及最近的鹰爸新闻。及时地读读网上的或纸质的相关英语报道,结合开展“三记”(对热点新闻及时记日记、对该热点的动态连续报导做重点摘记、对该热点形成的焦点人物写简明传记),同时汇集该话题中不同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事理相同的语言素材,并关注其中一些文化差异的表达方式,然后积极参与相关讨论、评议和论述,于是跨文化的话语权就逐渐地掌握了。   例如,根据China Daily online和People’s Daily online连续刊载的涉及虎妈、狼爸,以及鹰爸的英语文章,在做好三记的基础上,尽可能提炼一些基于文化认识的短语或句子,如:   (1)...sparked a worldwide controversy   (……引发世界范围内的争议)   (2)So how best to raise our children is something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