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学习中语文与历史的结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新课程学习中语文与历史的结合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相关历史知识的传授,能使课堂更加生动而厚重,对提高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历史;结合;厚重   对于新课程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我深有感触。   常有好学的学生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啊?我总觉得难以回   答。因为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指出一条捷径,能轻轻松松学好、考好语文,我实在没有这方面的绝招。只能告诉他们,语文很复杂,涉及众多方面的知识,要把它学深、学精,最笨但也最有效的就是多读书、常练笔。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治学的要道,此话不假。当然,受种种条件限制,如,学生很难做到这种程度,但多读常写,广泛积累,勤奋练习,“厚积”然后“薄发”,是有可能做到的。只是学海无涯,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从哪里入手好呢?自然要优先考虑和语文关系最密切的,文学首当其冲,历史紧随其后。阅读文学作品对学习语文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无须多言,历史学习对语文学习的提升作用却常为广大学子所忽视。现在,我针对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古文,谈点看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也算是抛砖引玉吧,欢迎大家指正。   一、熟悉历史,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教材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文学和历史是归于一类的,比如,《左传》和《史记》,既是优秀的历史典籍,又是精彩的文学著作。直到梁代,萧统编了《文选》,才第一次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唐代之后,小说才发展成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像《长恨歌传》那样的传奇。但即便此时,小说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仍没有中止,整个文学和历史依然血肉相连,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更是被称为“诗史”。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三国志平话》《西游记》等也是古典小说继承史传文学传统的一个充分证据。   把握语文教材,虽然方法不拘一格,但都得从内容和形式上入手。接触和了解历史著作,可谓“曲径通幽”,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作品。比如,《公输》一文,来自诸子散文,如果了解历史,知道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就可以懂得,墨子反对楚和鲁班攻宋,是其政治主张“非攻”使然,而本篇偏重记写人物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当时浓厚的“争鸣”风气。   熟悉乃至精通历史,可以使语文学习高屋建瓴,以更宽的视野,更深地体验审视和驾驭教材。遗憾的是,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捉襟见肘,甚至张冠李戴的情况。比如,有个同学竟然把公输般当成墨家人物,这就不仅闹出“大水冲了龙王庙”的笑话,也让课文变得莫名其妙。虽然这样的例子是个别的,但类似分不清汉武帝和光武帝,错把欧阳修说成王安石的学生,这样的情况在学习实践中还是屡见不鲜的。凡此种种,既混乱了内容,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是必须预防的。因此,大家要重视学习历史,不但要阅读教材提供的内容,还要翻书、上网,扩大搜索面和积累数,从而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女性师生和学理科的同学更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二、语文课与历史课遥相呼应,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和使命感   现在,不少人一味地标新立异,追星媚俗,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冷冷清清,对祖国的屈辱和灾难漠不关心。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否则就不能脱离低级趣味,不能成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精神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从历史和文化中来。而现在不少学生虽然读在文科,要考大学,却始终对所谓的“故纸堆”缺乏兴趣,完全是为考试而学习。凭这种心理状态来学习和生活,不但成绩难以提高,人生的支柱也会变得虚弱。一旦生活的狂风暴雨来临,后果不堪设想。文以载道,语文课首当其冲,背负铸造学生健康灵魂的重要使命。大家要结合课文学习理解“道”,知道唐宗宋祖,明白血雨腥风;体会屈原的“离骚”,远离阿Q的麻木;崇敬李清照的“不肯过江东”,鄙夷汪精卫的痛亲快仇;树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抛弃“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生活……与纯粹的历史课不同,语文更有生动性、感染力,理所当然地能在悟“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语文阅读适当结合历史,能提高阅读品格,加深理解层次   现在的一些同学只喜欢娱乐类甚至于刺激性的书籍,头脑里   填塞了大量文化垃圾不说,阅读和鉴赏能力也呈现较为低下的水   平。比如,对诗词的分析就是相当多同学的死结。这种问题中考、高考差不多年年有,同学的回答要么驴唇不对马嘴,要么蜻蜓点水,低分零分比比皆是,怎么就这般犯难?读好书少,此其一也;不懂历史,此其二也。“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如果对诗人,对其所处时代有所了解,又何至于此!2007年高考全国卷12题考苏轼的一首《望江南》,如果懂得作者在仕途和人生的遭遇,就不难理解他的思乡和无奈情绪。反之就不得要领,甚至会以为诗人赏花饮酒,豁达洒脱呢,这可就差之千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