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轉動慣量測量及角動量守恆實驗
一、目的
測量不同形狀之物體繞特定軸作旋轉運動時的轉動慣量。
[A]質點式剛體之轉動慣量測量
[B點質量的角動量守恆]
[C]盤與環的轉動慣量
[D盤的偏離軸心轉動慣量]
[E]角動量守恆
二、原理
(1轉動運動和平移運動的比較)
當物體的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時,物體的平移運動可以牛頓第二定律的運動方程式描述之
F = ma (1)
方程式中m 為物體的慣性質量(inertia mass) ,F 為物體所受的淨外力,a 為運動加速度。對於
轉動運動 ,物體的運動方程式則須以淨力矩(net torque) τ 、轉動體的轉動慣量(moment of inertia)
I和角加速度(angular acceleration) α分別取代平移運動方程式中的作用力F 、慣性質量m和加
速度 a ,改寫為下式:
τ = I α (2)
物體轉動的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 ω =轉動半徑 r ×切線加速度a 。表一列出物體作移動運動
t
和物體對某一固定軸轉動時,其運動方程式及各種動力學方程式的對照比較。
表一轉動與平移運動的運動方程式和動力學公式對照表比較
(2)轉動慣量
若不考慮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等因素,物體平移運動的難易程度通常和運動體的形狀和運動
方向無關,僅取決於運動體的質量。但轉動運動則複雜多了,決定物體轉動的難易程度,不僅
取決於物體的質量,也取決於物體繞轉軸的位置和方向,通常以轉動慣量 (rotational inertia) I
作為物體轉動難易的指標。對相同質量的物體,其轉動慣量將依質量分佈、形狀、繞轉的旋轉
軸不同,而有不同的值。對於形狀簡單或具高對稱性的物體,其轉動慣量可經由積分計算得。
具高對稱性的幾種不同幾何形狀的均質剛體(uniform rigid body)繞不同軸旋轉時的轉動慣量列
於表二中。
對於對稱性低、形狀複雜、及密度不均勻的物體,則其轉動慣量很難以數學的積分方式求
算出來,此時就必須透過實驗測量。可使物體作適當的轉動運動 ,經實驗測量直接獲得物體的
轉動慣量。
表二 不同幾何形狀之均質剛體的轉動慣量計算公式
三、實驗器材:所有器材如圖 1所示
1.轉動測量基台 :如圖 1(a)所示,含 A-型底座、轉動 基台零件、轉動平台。
2.轉動慣量配件 :如圖 1(c)所示 直徑25.4 cm的剛體圓盤,外徑 12.7 cm的剛體圓環、 10
軸輻滑輪組和轉動平台連接固定器 (rotating platform adapter)
3. 光電閘:見圖1(d)
4. 掌上型智慧型多功能數據擷取與分析器:見圖 1(e)
1
(a)轉動平台所有組件
(b)轉動平台 組裝示意圖
(c)剛體圓盤與圓環待測物,及滑輪組件
2
(d) 光電閘 (e)掌上型智慧型多功能數據擷取與分析器
圖 1轉動平台 (a)組件,(b)組裝示意圖,(c)剛體圓盤與圓環待測物及滑輪組件, (d)光
電閘, (e)掌上型智慧型多功能數據擷取與分析器。
四、儀器介紹和組裝
1.轉動平台組 裝(configuration of rotation platform) :
依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