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塑性精确成形工艺及理论(PPT 83页).ppt

金属材料塑性精确成形工艺及理论(PPT 83页).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2 超塑性成形 3.2.1 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和种类 3.2.2 微细晶粒超塑性的力学特性 3.2.3 超塑性变形机理 3.2.4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3.2.5 超塑性成形的材料与工艺规范 * 3.2.1 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和种类 (1).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 1)拉伸试验延伸率可达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 2)拉伸试验时,试样均匀变形,在宏观上不出现缩颈现象。 3)拉伸试验时,流动应力很低。 4)成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加工硬化现象,所以超塑性合金的流动性和填充性好,容易成形。 * (2).超塑性成形的种类 超塑性实际上是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状态。超塑性通常按变形特性和状态分为三类: 微细晶粒超塑性(又称恒温超塑性或第一类超塑性) 相变超塑性(又称变态超塑性、转变超塑性或第二类超塑性) 其他超塑性(又称第三类超塑性)。 3.2.1 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和种类 * 微细晶粒超塑性具有三个条件: ①材料具有等轴稳定的细晶组织(通常要求晶粒尺寸在0.5-5?m之间)。—般而言.晶粒越细,越有利于出现超塑性。 ②成形温度T?0.5Tm(Tm为材料熔点的热力学温度)且大多低于普通热锻温度,并要求温度恒定。 ③应变速率在10-4-10-2s-1的区间内。 1)微细晶粒超塑性 (恒温超塑性或第—类超塑性) * 这类超塑性并不要求材料具有超细晶粒,而是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经过多次循环相变或同素异构转变获得的。 相变超塑性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材料具备固态结构转变能力,如某些金属和合金;第二个必要条件是应力作用和在相变温度区内循环加热和冷却,诱发反复的结构变化而产生超塑性。 2)相变超塑性 (变态超塑性、转变超塑性或第二类超塑性) * 非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短时间的细而稳定的等轴晶粒组织,并能显示出超塑性。 在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可以得到超塑性。 球墨铸铁和灰铸铁经特殊处理也可以得到超塑性。 3)其他超塑性 (短暂超塑性或第三类超塑性) * 金属试样超塑性拉伸试验时,在载荷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载荷缓慢下降。在拉伸过程中,金属的流动非常稳定,几乎看不到缩颈现象。流动应力与真实应变之间的关系与理想弹塑性体的相类似。流动应力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具有牛顿粘性体的特征,即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上升。从力学特性上讲,超塑性最主要的特性就是材料流动应力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 3.2.2 微细晶粒超塑性的力学特性 * 描述这种特性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是著名的贝可芬(Backofen)方程 (3.1) 式中,?为超塑性流动应力; 为应变速率;m为流动应力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称为m值;K为与材料成分、结构和试验温度等有关的常数。 贝可芬(Backofen)方程 m K e s . = e . *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是表征超塑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物理意义说明如下:在m值大的情况下。随着应变速率增大,流动应力迅速增大。因此,如果试样某处出现缩颈的趋势,此处的应变速率就增大,使此处继续变形所需的流动应力随之剧增,于是变形只能在其余部分继续进行。如果再出现缩颈趋势,同样由于缩颈部位应变速率增加而局部强化,使缩颈传播到其他部位,从而可获得巨大的宏观均匀变形。以上分析表明,m值反映金属和合金拉伸时抗缩颈的能力,因而是评定金属和合金是否能呈现超塑性的重要指标。根据研究结果,对于普通金属和合金,m=0.02-0.2;对于超塑性材料,一般m=0.3-0.8,某些情况下接近1。 * 图a为在对数坐标中Mg-A1共晶合金的流动应力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呈S形。曲线可分为I区,II区和III区。在II区内,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变化很大,超塑性发生在此应变速率敏感区。将式(3.1)两边取对数后求导可得m=d(1g?)/d(1g ),因此,m值是1g?-1g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 图就是根据Mg-A1共晶合金的S曲线求得的m-1g 关系曲线。从图b可以看出,在区域II内m?0.3,所以这区域是超塑性变形区。 * (1)溶解—沉淀理论 (2)亚稳态理论 (3)扩散蠕变机制 (4)扩散流动机制--Ashby-Verral模型 (5)位错蠕变机制 3.2.3 超塑性变形机理 * 1945年,为解释超塑性现象,苏联学者包赤伐尔提出所谓“溶解—沉淀”理论。根据这种理论,超塑性主要发生在两相合金中。当合金中一相在另一相中的极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时,由于在变形过程中可能产生局部温度波动,使一些相界上发生溶解过程

文档评论(0)

138****8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62041115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