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VIP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重难点)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重点) 3、掌握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认识其进步意义。(难点) 4、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 —— ——、韩、赵、魏、—— 3、兼并战争: (1)特点:战争——很大,参战兵力多,——广,——长。 (2)著名战役:——之战、——之战、——之战等。 (3)结果: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兼并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3)结果: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马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减灶诱敌,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知识札记 战国七雄中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春秋五霸”的先后出现有所不同。既在春秋时期称霸,又在战国时期称雄的诸侯国是齐国、楚国和秦国。 战国时期是齐国与春秋时期的齐国虽然名称相同,但实质是不同的。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姜氏齐国,而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原齐国卿大夫田氏建立的,是田氏齐国。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工具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时间:公元前——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质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舌战旧臣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4、内容: 4、内容: 5、作用: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