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离别的礼物》.doc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离别的礼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离别的礼 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弘扬尊敬和关心长辈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等来刻划人物形象的写法。 2、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四、教学设想: 通过对本课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题思想的挖掘,延伸到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师生讨论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 在凄凉宛转、如泣如诉的口琴声中,展示课题。 教者打开多媒体展现一幅冷落、凄清的月光图,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手捧一床毛毯,留恋地回头凝望身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小洋房,小洋房旁边隐现一个美术字“家”,同时课题“离别的礼物”字样缓缓切入画面。 伴随着画面的切入、在口琴声中,多媒体配音声情并茂地朗诵导课: 在一个寒冷凄清的夜晚,在瑟瑟渐起的初秋寒风中,不远处有一个灯火通明的家,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手捧着一床毛毯,留恋地回头凝望,家,不远处的那个灯火通明的洋房,就是他曾经为之含辛茹苦、一点一点建成的家呀!然而就在这样寒馨的深夜,这可怜的老人,欲往何方?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弗?达尔的短篇小说《离别的礼物》。 〈二〉、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挖掘本文主题: 一读: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叙:请大家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自由散读课文,让我们走进课文: 多媒体展示: 一读: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①课题中的礼物是什么?作者围绕这礼物写了哪几个人物? ②彼得的爸爸为什么把彼得的爷爷送进孤老院?他又为什么要送这礼物呢? 学生读后回答,教者点评: 一床羊毛毯,是彼得的爸爸在把彼得的爷爷即将送进孤老院的情况下而送的,这就是离别的礼物。 本文共写了四个人物:彼得、彼得的爸爸、彼得的爷爷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 二析: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继续思考下列问题: ①除彼得的爸爸外,其他三个人对这离别的礼物各自的态度有何不同呢?你如何评价这几个人物? ②本文在彼得一家三代人的痛哭中戛然而止,他们各为什么而哭?请大家展开合理想象,说说看。 教叙: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一读课文,明白了课题中“离别的礼物”是一床毛毯,是彼得的爸爸把彼得的爷爷送进孤老院离别的前夜所送的毛毯,也了解了彼得的爸爸的软弱。 那么:除彼得的爸爸外,其他三个人对这离别的礼物各自的态度有何不同呢? 下面我们一起带着屏幕上的问题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再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 二析:再读课文

文档评论(0)

施工方案编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业从事招投标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资料编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