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朝代 医家与著作 特点
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 察色、闻声、 问病、
战国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
经》
切脉等内容; 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
内、 外因素加以考虑; 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
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贯穿了诊病与辩证
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难经》 特别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
西汉 淳于意(仓公)创诊籍 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以及方药等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
西晋 王叔和《脉经》
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象,集汉以前脉
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对天行发斑疮(天花) 、麻风等传染病,基本上
晋代 葛洪《肘后备急方》
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 是对黄疸
病人作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
南齐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翼
方》
唐
王超《水镜图诀》
食指络脉诊法(小儿指纹诊法)的创始人,是由
《灵枢· 经脉》 “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宋
陈无择(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南宋
崔紫虚《崔氏脉诀》 是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 24 脉
施发《察病指南》 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 33 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分 12 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清· 杜清
元 敖氏《点点金》 《金镜录》 碧增补为 36 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伤寒金
镜录》
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 对脉学颇有贡献
金元之世
滑寿《诊家枢要》 为脉诊的专著,载脉 29 种
刘昉《幼幼新书》 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张介宾(张景岳) 其中的“脉神章” 、“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
《景岳全书》 等,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明
李时珍(李濒湖)
《濒湖脉学》
详述 27 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
李中梓(李士材)
《诊家正眼》
把脉象分为 28 种
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
清代 李延罡《脉诀汇辨》
1 / 30
朝代 医家与著作 特点
周学霆《三指禅》
徐灵胎《洄溪脉学》 论脉诊的著作
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
张登《伤寒舌鉴》 载有 120 图
梁玉瑜《舌鉴辨正》 载有 149 图
吴谦《医宗金鉴· 四诊心法要诀》
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的理论与方法, 便于掌
握要点
林之翰《四诊抉微》 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重、四诊互参
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四诊易知》
收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 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
汪宏《望诊遵经》
系,从全身各部位的形态色泽和汗、血、便、溺
等各种变化中进行辩证, 并预测其顺逆安危, 为
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
喻嘉言《寓意草》 是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近现代
陈泽霖《舌诊研究》
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 《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 《中医诊断学》
表 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
类别 朝代 医家与著作 成书特点
明 吴又可《瘟疫论》 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温热类
疾病
清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
余师愚《疫疹一得》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类疾病的诊疗经验, 完
善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 突出了望舌、 验
齿等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
王孟英《温热经纬》
明 卢之颐《痎疟论疏》 专论疟疾之常症与变症的证治
《时疫白喉提要》
《白喉全生集》 专论白喉的著作
《白喉条辨》
传染病
《麻科活人全书》
诊疗
清
《郁谢麻科合璧》
《麻证新书》
论述麻疹的专著
《麻症集成》
王孟英《霍乱论》 对于霍乱、 鼠疫的诊断与辩证, 均有较详
罗芝园《鼠疫约编》 论述
表 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
2 / 30
考点 主要内容
个人生活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 、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家族史 辨别 遗传性疾病 与某些传染性疾病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 ,过去曾患过何病,是否有预防接种,药物过敏史,做过何
种手术治疗
表 4 - 问诊(问现在症状)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恶寒重
发热轻
感觉明显怕冷,轻微发热 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
发热轻
而恶风
自觉轻微发热,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伤风表证
发热重
恶寒轻
自觉发热较重,轻微怕冷 风热表证
壮热
高热(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
只恶热
里实热证—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
气分阶段
下午 3-5 时(申时) 热势较高者,称
为 日哺潮热
阳明潮热 —阳明腑实证
午后和夜间有低热 ,骨蒸发热(热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