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疾病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PAGE 8 —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 第4次课 授课时间2008年9月28日 第1~2节课 教案完成时间2008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教 员 黄文 职 称 副研究员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 年 级 2004级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周围神经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脑神经疾病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 和相关网站 基本教材:《神经病学》吴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史玉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Merritt’s 神经病学》(第10版)Lewis?P.ROWLAND.高旭主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相关网站: http://www.neuropat.dote.hu/nmd.htm;/;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 熟悉: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 了解: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类,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概述:15分钟;三叉神经痛:25钟;面神经炎:35钟;本次课内容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周围神经疾病的病理,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要点。不同部位面神经损害的不同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上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及结合板书、多媒体(幻灯片)、解剖图片、实例照片及病例分析进行讲解。 课后安排见习,浏览互联网相关知识。 教学组长审阅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审阅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教学方法手段 和时间分配 第六章 周围神经疾病(Peripheral nervous disease) 第一节 概述 一、周围神经概念、分布 12对脑神经(不包括嗅神经和视神经) 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 二、神经解剖及其功能 神经根、干、股、束 神经内膜、神经外膜 轴索(axon)和髓鞘(myeline sheath);有髓、无髓 三、病因(etiology)及病理(pathology) 1.病因:炎症、缺血、肿瘤、外伤、中毒、遗传、代谢障碍 2.病理: (1)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2)轴索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 (3)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 (4)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 3.损害与功能的关系 (1)轴索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 (2)脱髓鞘(demyelination) 三、主要症状:疼痛 神经痛与神经病的区别,感觉运动障碍。 四、临床分类: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 五、辅助检查:电生理等 六、诊断:病因、症状。 七、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 第二节 脑神经疾病 一、三叉神经痛(trige分钟al neuralgia) 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innervation area)内反复发作(recurrent attacks)的短暂的阵发性疼痛。 (一)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三叉神经在脑桥被异行扭曲的血管压迫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有明确的病因,如颅底或桥小脑角的肿瘤、转移瘤和脑膜炎、脑干梗塞、多发性硬化等侵犯三叉神经感觉根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可能由于多种机制,是半月神经节的感觉根和运动支发生脱髓鞘改变导致失髓鞘的轴突与相邻纤维间发生短路。 (三)病理 研究较少,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改变。 (四)临床表现 1. 流行病学:40岁以上者约占70~80%,女性居多。 2. 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3. 疼痛性质:闪电样、针刺样、烧灼性。 4. 诱发因素及“扳机点” 5. 体征:查体多无局灶定位体征。 6. 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疼痛时伴同侧面肌抽搐 7. 客观检查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 英文导读(临床特点) Clinical Features It consists of severe electric-shock-like pain, usually in the V3 and V2 division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