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胎黄病(黄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4-94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胎黄病》
(2011年版)。
胎黄病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 或瘀热内阻, 出生后全身皮肤、 巩膜发黄为
主要症状的疾病。
(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 可消退后再次出现,
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肝脾常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
色。
(2)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
(3)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4)母子血型测定,以排除 ABO或R 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5)肝功能可正常。
(6)肝炎综合症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2.西医诊断:参照第 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1)生理性黄疸特点:一般生后 2~3天出现黄疸, 4~5天达高峰,足月儿
血清胆红素< 221μmol/L (12.9mg/dl ),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血清胆红素<
257μmol/L (15mg/dl ),结合胆红素< 25μmol/L (1.5mg/dl )。足月儿在生后 2
周消退, 早产儿在生后 3~4周消退。 在生理性黄疸期间一般情况良好, 不伴有其
他症状。
(2)病理性黄疸特点:①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出现在 24小时以内;②血胆
红素程 度过重:足月 儿>221μmol/L (12.9mg/dl ),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 ),或每日升高> 85μmol/L (5mg/dl );③黄疸持续过长:足月儿> 2
周,早产儿> 4周;④血清结合胆红素> 25.6-34 μmol/L(1.5-2mg/dl );⑤黄疸
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出现以上任何一条均为病理性黄疸。
(二)证候诊断
1.湿热内蕴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
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2.脾虚湿困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
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3.气血瘀滞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青筋暴
露,肝脾肿大质硬, 小便短黄, 大便秘结或灰白, 唇色暗红, 或衄血。 舌见瘀点,
指纹紫。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推荐方药:
①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淡竹叶、陈皮、生大黄(后下) 、生山栀、生甘草
等。
②经验方加减:生麦芽、茵陈、通草、金钱草、泽兰、丹参、黄柏等。
散煮剂:消导散 +三甲散+胃苓散+白蔻散。
中成药:清肝利胆口服液、茵栀黄制剂等。
2.脾虚湿困证
治法:祛湿健脾,利胆化瘀。
推荐方药:
① 茵陈理中汤加减:茵陈、党参、茯苓、薏苡仁、干姜、白术、生麦芽、车
前草等。
② 经验方加减:马齿苋、败酱草、生薏米、土茯苓、生铁落、贯众、白花蛇
舌草、虎杖等。
散煮剂:消导散 +参苓散+理中散+白蔻散。
中成药:肝苏颗粒、四磨汤口服液加太子参免煎颗粒等。
3.气血瘀滞证
治法:化瘀消积,疏肝退黄。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郁金、枳壳、甘草、桃仁、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花、
牛膝等。
散煮剂:消导散 +三甲散+活血散+白蔻散。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茵栀黄注射液等。
(三)外治法
1.熏洗疗法:适应于湿热内蕴证。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给患儿擦洗全
身。每次洗 10~15 分钟,每日 1 剂,5 日为 1 疗程。
2.药浴:根据辨证配方药浴,多用于湿热型黄疸。
3.敷贴疗法:按不同证候,分别将药物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取
一人份,放置于患儿穴位处,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 20分钟,每日 2次。
常用穴位:巨阙、大横等。
4.背部抚触: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与其内脏器官系统存在着
密切的对应关系,通过指揉华佗夹脊穴,振奋人体阳气;气满则泻,促进肠道蠕
动。
5.腹部抚触:喂奶后 1 小时安静状态下进行,室温 26℃~28℃下进行。腹
部抚触时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 增
进食欲,并且通过吸吮 - 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加快胎粪的排出,减少胆红
素重吸收。
(四)其他疗法
蓝光箱内光照疗法: 适用于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 患儿裸体卧于光疗
箱中,用单光( 20W蓝色荧光灯管 8 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 2.5cm,距患儿
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 6 个管,下方距患儿 25~35cm)照射,持续 12~
24 小时/ 天,连续或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