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體育列為十大難找頭路科系之一(一)
一般的冷門科系,原本指的是文史哲類學系,可是有些大家聽都沒聽過的科系,如生死學系、餐管系等,目前在就業市場中異軍突起,大受歡迎…
企業徵才熱季正式結束,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追蹤調查顯示,將近有七成比例的應屆畢業生,終於取得工作機會,較九月底時的三成就業率大幅上升。不過低度就業或兼職的現象依舊頻繁,而且中南部地區失業率顯著高於北部地區。整體而言,應屆畢業生實際就業情況並不如表相這麼樂觀。 根據中時人力網分析「企業端對各科系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狀況」,發現體育、地政都市、音樂舞蹈科系,並列為「企業雇主最不愛科系」的前三名。換算每一千個就業機會中,以上三種科系的應屆畢業生,竟然連一個與專長相關的工作機會也撈不著,處境相當尷尬。
至於家政服裝設計、航運交管、文史哲學圖書、紡織纖維、農林漁牧、美容美髮、政治社會勞工等科系的應屆畢業生,平均每一千個就業機會中,雖然勉強可以分到一杯羹,但在企業主眼中的需求重要性,基本上也好不到那裡去。
面對職場環境的快速變遷和冷酷的統計結果,社會新鮮人的信心也受到相當大的打擊。透過中時人力網的問卷調查顯示,體育相關科系的應屆畢業生,居然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在學校所學,不容易在社會上找到工作,數字遠高於文史哲相關科系的七十六.三二%、地政相關科系的七十五%、政治社會相關科系的七十四.五五%和音樂舞蹈相關科系的七十二.七三%。雖然超過七成的「不信任票」已經夠高了!「所學不符市場需求」這個大帽子,果然異常沉重。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鄭芳梵說,不可諱言的,體育科系學生的出路確實比較窄,不過,雖然企業不愛,並不表示這群人的就業發生困難。他指出,以現況而言,體育科系畢業生,多朝體育老師、專任教練的方向走,或許收入缺乏爆發性成長,可是穩定性高。總括說來,體育科系畢業生要獲得一分安定的工作,並不困難。
鄭芳梵說,以台北體院為例,學生只要修過教育學程(國小教師:三年四十學分;特殊教育:二年二十六學分;國中教師:二年二十四學分),就可以去高、國中或國小甄試教職。去年台北體院畢業生甄試錄取率八十七%,相當不錯;今年稍差,約六成上下,少數未通過教育學程的學生,多擔任代課老師的職務,然後可慢慢補足資格。
隨著國中小教職需求愈來愈飽和,傳統就業市場的競爭也日漸提高,但特殊教育教職的需求還是很旺盛。此外,幼兒體育老師也是熱門、高鐘點費的工作,只是這類教職工作並非人人適合。
體育列為十大難找頭路科系之一(二)
在專業運動教練方面,多半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身分類似約聘雇人員,一年一聘,穩定度和保障都不如體育老師。部分體育重點發展學校,球隊的家長會或後援會,也會自力籌資另聘教練。這種有特別需求的教職,待遇高,但壓力也相對大,只要比賽成績不如預期,隨時都有捲鋪蓋的可能。
私人方面的就業管道,則以亞力山大、加州、佳姿等各類健身俱樂部為主,多擔任有氧運動、體適能教練或專業健身教練。少部分有經營企業能力、又有足夠資本的畢業生,可從事精密科技器材或一般運動器械的生意。雖然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本門檻高,而且非體育專長的人也能從事,但透過體育專業背景的人員來規劃設計,一般而言,專業度和說服力還是比較夠。
一般的就業與所得情況,鄭芳梵說,若從事基本教師或教練職,年薪五十萬左右應無問題。由於體育科系的學生,入學時術科占八十%、學科占二十%,所以在學術成就或素質方面比較吃虧,但體力、毅力、運動精神佳,加上任勞任怨,通常在學校都頗受好評。
鄭芳梵說,面對日益競爭的職場環境,台北體院在課程安排上也有所因應,如加強外語能力,為培育國際體育事務人才作準備;加強電腦和體育統計能力;培養並激發創意,以增加畢業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有工作而且收入不差,對於這幾些「選對了科系」的特殊冷門科系畢業生來說,或許真是意外的驚喜。但夏瑋提醒每個科系的畢業生,在就業時應該避免直線思考,不要限定讀了法律系就該當律師,讀了新聞系就非得當記者,和此科系的相關工作都應列入就業時的選擇,才不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失業泥淖中。
籃球明星也高掛籃球鞋
曾經多次在國際賽中為我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籃球國手朱志清,在宏福公羊隊解散,並交出國內第一中鋒的位置後,就好像在國內體育界消失了一樣。他不但沒有擔任籃球重點學校或業餘球隊的教練工作,也沒有到一般學校擔任教職。這就是體育相關科系畢業後,難謀取一分好差事的典型例子。
朱哥並沒有消失,原來他放棄過去十餘年來所累積的專業和人脈,跑到美國去投奔老爸,學習經營建築業。拋掉過去、重新出發,做了和當時的好搭檔、現任親民黨籍立委鄭志龍「形不同、但神髓相似」的決定。
面對日益競爭的職場環境,朱哥的選擇,或許有不得不為的無奈,但看著一位傑出的運動員,就這樣從體壇消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