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黑色番鸭种原保存与菜鸭微卫星标识于其遗传监测-中国畜牧学会.pdf

五结黑色番鸭种原保存与菜鸭微卫星标识于其遗传监测-中国畜牧学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畜牧學會會誌 44(2) :131~146, 2015 五結黑色番鴨種原保存與菜鴨微衛星標識於 其遺傳監測之初探(1) 張怡穎(2) 黃振芳(2) 魏良原(2) 蕭孟衿(3) 劉秀洲(2) (4) 摘要:臺灣早期番鴨飼養以黑色為主,然因白色番鴨之引進與雜交,使其族群數量 大幅減少與品種特徵喪失。基於黑色番鴨之經濟、文化價值,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 建立黑色番鴨保種族群,並於民國 102 年命名為五結黑色番鴨。其第 1 代至第 7 代採逢機配種方式封閉飼養,為維持其遺傳多樣性,自第 8 代起實施家族輪迴配 種。過去探討種原保存成效時多以表型性狀監測為主,然其易受環境影響,可能不 易察覺遺傳結構變化。故本研究除進行表型性狀監測,另利用菜鴨微衛星標識進行 五結黑色番鴨跨世代遺傳結構分析,配合性狀監測資料,以評估其於遺傳監控之可 用性。根據 11 組菜鴨微衛星標識之分析結果,配合表型性狀觀測資料,目前族群 尚無明顯近親衰退情形,顯示家族輪迴配種制度確實維持五結黑色番鴨族群之遺傳 歧異度,使其未見族群分化。未來應加入更多適用於黑色番鴨之高多態性微衛星標 識,提升遺傳監測準確度,以確保五結黑色番鴨族群得以永續經營。 (關鍵語:遺傳監測、種原保存、微衛星標識、族群結構、五結黑色番鴨) 緒 言 番鴨(Cairina moschata, Muscovy duck )原產於秘魯,據說於 17 世紀時由西班牙人及葡萄牙 人的貿易船帶入臺灣(洪等, 1996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之臺灣府誌即見記載「番鴨似 鴨而大,毛有小采,嘴腳朱色,肉粗味異,來自外洋」,可見其於臺灣之飼養歷史已逾三百餘年。 全世界番鴨羽色可分為八種:全白、藍色、黑色、藍白混雜、黑白混雜、帶白環黑色、帶白環藍色 及巧克力色 (Pingel and Tieu, 2005 ),臺灣早期飼養以黑色番鴨為主,公番鴨常作為冬日進補食材, 或與菜鴨交配生產土番鴨之用(周與黃, 1970 )。 雖自民國 51 年起,大體型白色番鴨陸續自澳洲、美國與荷蘭等地引進,並於民國 64 年起大 量推廣用於改善後裔土番鴨毛色,致黑色番鴨飼養數量大幅減少(康等, 1992 );同時,民間為增大 黑色番鴨體型,常引之與白色番鴨雜交,使其後代漸混雜白羽、喪失黑色番鴨原有特徵(周與黃,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研究報告第 2112 號。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26846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季水路 28-1 號。 (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茶葉改良場臺東分場,95541 臺東縣鹿野鄉龍田村北二路 66 號。 (4)通訊作者,E-mail: scliu@.tw 132 中國畜牧學會會誌 第四十四卷 第二期 1970)。然在臺灣,普羅大眾對於番鴨的印象仍停留於黑色番鴨,從國內許多觀光農場仍以黑色番 鴨做為番鴨的代表進行展示便可見一斑;在食用方面,相較於其它肉鴨,亦有許多人偏好黑色番鴨 的肉質及特殊風味,使國內仍有民間肉種鴨場持續經營黑色番鴨。是故,基於黑色番鴨於臺灣具經 濟及文化價值,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於民國 76 年起進行種源保存計畫,自嘉義與宜蘭收購黑色番 鴨公鴨 17 隻和母鴨 47 隻 ,共繁殖 122 隻後代作為保種族群(康等, 1993 )。此族群面部有紅色肉疣, 腳脛及蹼為全黑,頸部全黑,僅允許於上頸部或翅部有白色羽毛,除種源保存外,亦供民間種源更 新及國際種源交流之用,自民國 76 年至今已有 1,657 隻黑色番鴨回流至民間,並於民國 102 年通 過新品系命名為「五結黑色番鴨」。 五結黑色番鴨為一閉鎖族群,每一至二年進行世代更新,採自然配種。其第 1 至 7 代採逢機配 種方式封閉飼養,由於族群數量小,為維持生物多樣性,第 8 代起則實施家族輪迴配種制度,其將 族群個體逢機分至 15 個家族,使母鴨與其次一家族號之公鴨自然配種,所生雛鴨屬母鴨之家族號。 待下一世代更新,則使母鴨與其再次一家族號之公鴨配種,周而復始。此配種方式理論上可將初始 族群之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