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栽培稻起源演化中两个.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报,14(4);252-270,1987 滩cta GeneticaSinica 亚洲栽培稻起源、演化中两个 重要稻种类型的研究 王 象 坤 北( 京 农 业 大 学) 程侃声黄迈威罗军卢义宣刘光荣 (云南农科院,昆明) 分布于云南及南亚的光俘稻和镰刀谷在研究亚洲栽培稻 (O.sativaL)的起源、演化及稻 作育种上有重要意义。它们在分类上的地位往往被误分,进而影响这些类型的开发利用。研究 表明,光释稻是普通野生稻被引上亚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山区在旱地上首先被人类驯化成的原 始粳型陆稻,当其进一步被引向高海拔和高纬度时则演化成普通粳稻。镰刀谷迄今多被划为 釉稻,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镰刀谷大部分属粳稻,其中也包括一部分釉稻。它的起源及其分 类上的地位尚待研究。 关键词: 光释稻;镰刀谷;起源;演化 在加藤将亚洲栽培稻划分为日本型与印度型两亚种后il〔l,许多学者16[,7,12,141又先后在 两亚种之间提出相当于亚种的各种名称和中间类型,使栽培稻的分类迄今未获得统一,甚 至增加了混乱113[1。我们重申了丁颖只分两亚种的主张并建议将印度型和日本型更名为釉 和粳:1:。 据我们研究,在迄今公认的亚洲栽培稻起源地带确实存在一系列难分釉、粳的类型, 它们在起源、演化和分类等理论研究及育种应用上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广大稻作学者的 足够重视,它们在栽培稻分类上常被误分,从而影响了这些类型的开发利用,南亚及云南 的光释稻和镰刀谷就是应该特别提出研究的两种稻谷 (图1)o 光释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山地 云(南为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有不少大粒、大 穗和糯性陆稻品种,它的粒形相当复杂,不仅有釉型 细(长)、粳型 椭(圆),还有近团粒型、 镰刀型 与(前述镰刀谷的粒形相似,但无俘毛)和大粒型,它属釉属粳,抑有的属釉有的属 粳,迄未定论。 此外,东起菲律宾西至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有分布的“镰刀谷刀,因粒形细长,内释微向 内弯形似镰刀而得名。按照粒形通常将其划为釉稻,然而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其中大部 分应属粳稻121。本文是对上述两稻种类型在亚洲栽培稻中的分类地位及起源、演化上的 意义的初步研究。 本文于 1986年1月8日收到. 4期 王象坤等:亚洲栽培稻起源、演化中两个重要稻种类型的研究 263 图I 镰刀谷与光释稻 1.镰刀谷;2.私稻释毛矮(子占扫描电镜,100X);3.粳稻释毛 老(鸦谷扫描电镜,100X);4.光程稻C术 邦谷扫描电镜。100X);,.光样稻穗上个别长满释毛的谷粒 长(毛糯扫描电镜20X);6.光程稻 长(毛糯 扫描电镜,20X) Fig.I Sickle-likericeandnudarice I.Sickle-likerice(Gharib,7X);2.PubescenceofH(Ai-zi-zhan,,.e.,n.100X);3·PubescenceofK (Lsoyagu,:.e.。。100X);4.Nuda(Mubanggu,.e.m.100X);,.Individualgrainfullo,pubescence apanicleo,nuda(Clianginaonuo,.e.m.20X);6.Nuda(Changinaonuo,.e.m.20X)a 材 料 与 方 法 光释稻取材以云南、贵州与海南岛的地方品种为主,此外还包括少量的老挝、泰国缅‘ 甸、印度、菲律宾及南美洲的光释稻地方品种共计407个。釉、粳的鉴别指标为酚反应、酉旨酶 同工酶、第1-2穗轴节长 穗(基部第1-2个一级枝梗距)、谷粒长宽比及杂交亲和力等。 镰刀谷主要来自IRRI基因库,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的209个品种中共 有镰刀谷 “个,另外还参考了云南的镰刀谷 几(乎全部为光释的镰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