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同步精品课堂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 A.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D. 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答案】A 2.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 A. 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 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等字眼强调的是对才能的重视,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也就说明了对官员才能的重视,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变化起不到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的作用,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的是科举制度而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才能而非行政效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3.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这表明 A. 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 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 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 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以大兴,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儒家学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之所以赦免董仲舒,是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并不是迷信思想日渐式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思想的内容是: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赦免董仲舒是受此学说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皇权与相权冲突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4.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据此可知 A. 《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 B.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 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 D. 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答案】B 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这一题需要抓住“清朝”和“所生活的年代”就可以准确作答了。 5.(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B.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C. “刑过不避大臣,赏着不进匹夫” D.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答案】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思想分析解答。 6.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科举制注重出身门第 B. 士族阶层占据主导地位 C. 各阶层文化素养不同 D. 维护统治集团利益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生才学作为选官标准,而不是门第出身,故A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士族子弟比重最大,反映的是士族子弟才学突出,不能反映出士族阶层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所占比重差异较大,反映出考生才学水平的不同,故C项正确;唐代统治者不属于士族阶层,故D项不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 7.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 世家大族掌握权力 【答案】C 点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等措施,使得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