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八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上课讲义.ppt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八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上课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及空间性;(二)空间特异性;无论表达水平高低,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区别于其他基因,这类基因表达被视为组成性基因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二)诱导和阻遏表达;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上相关的一组基因,无论其为何种表达方式,均需协调一致、共同表达,即为协调表达(coordinate expression),这种调节称为协调调节(coordinate regulation)。;三、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二)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指的是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之间的特异识别及结合。通常是非共价结合,被识别的DNA结合位点通常呈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结构。;3. RNA聚合酶;第一节 概述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上有以下几点不同: 1. 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总是伴随着转录区染色质结构的变化。 2. 基因表达调控一般以正调控为主。 3.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调控的环节更多,复杂性更高。 4 真核生物基本上是采取逐个基因调控表达的形式。 ;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最主要的步骤。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能在几个连续步骤中的任一步中以基因特有(gene specific)的方式受到调控。 真核生物体内各种细胞表型的差异主要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不同引起的。这些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经过RNA聚合酶Ⅱ转录。;;;DNA水平的调控;DNA甲基化 与基因的表达成反比关系 直接改变基因的构型影响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 5′端调控序列甲基化后与核内甲基化CG序列结合蛋白结合 DNaseⅠ高敏感区为去甲基化的标志; 真核细胞会发生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即基因组中的特定段落在某些情况下会复制产生许多拷贝。基因的扩增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基因表达产物的量,但这种调控机理至今还不清楚。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控制点包括: 1. 基因结构的激活(基因的活化) 2. 处于活化状态基因的转录由转录起始阶段控制。 3. 转录过程中的调控 4. 转录产物的后加工 除了加帽、加尾、去除内含子和连接外显子以外,在核RNA水平上,真核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变剪接类型实现调控蛋白质产物的类型。 5. 胞浆中一个特定的mRNA是否被翻译仍被调控。; 基因结构的激活(基因的活化) 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中DNA和组蛋白的结构状态都影响基因的活化,有以下现象: (1)染色质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中从未见有基因转录表达; (2)组蛋白的作用,可能扮演了非特异性阻遏蛋白的作用;核小体结构中的组蛋白乙酰化(acetylation)和泛素化(ubiquitination),以及H3组蛋白巯基化等现象,都是核小体不稳定或解体的因素或特征。转录活跃的区域也常缺乏核小体的结构。这些都表明核小体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3)转录活跃区域对核酸酶作用敏感度增加。对DNase Ⅰ高敏感点多在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的附近,该区域核小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可能有利于调控蛋白 结合而促进转录。   (4)DNA拓扑结构变化。 RNA聚合酶转录方向前方DNA的构象是正性超螺旋,正性超螺旋会拆散核小体,有利于RNA聚合酶向前移动转录;;;;; 最近关于组蛋白乙酰化与转录过程的直接联系已有报道。 普遍认为,其N端尾链的正电荷性很可能与转录因子发生竞争,夺取DNA磷酸骨架的负电荷性,因此特定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大大降低了组蛋白-DNA的相互作用,把染色体从抑制状态下释放出来,激活转录。 因此,对核心组蛋白乙酰化的调节,是基因调控的一个控制点 。;;;;;;基因的活化;染色质重组装是指染色质或核小体的结构、成分变化,这些变化具有转录调控作用。 在染色质重组装过程中,连接组蛋白H1成分的时序变化以及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都对早期发育过程的转录调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染色质重组装控制着早期转录抑制状态向激活状态的转变,是母型基因控制向合子型基因控制过渡(即所谓“中期囊胚转换(midblastula transition, MBT)的重要途径。;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一、基因转录的顺式调控元件;  哺乳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中常见的元件 ; TATA框是核心启动子中有效的定位成分,也是上游启动子和增强子产生诱导效应所必需的。 ;有时一个基因上有串联着的两个TATA框,它们可分别地或有侧重地对不同的诱导物作出应答。?淀粉酶基因在唾液腺和肝脏中分别选择了转录效率不同的两个转录起始点。 ;2.非典型的启动子 少数基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