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74127.ppt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其他次要机制可能有: 功能残气量的增加 改善膈肌的运动 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 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 * Albert RK,et al.Am Rev Respir Dis, 1987,135:628-633 在油酸致ARDS的动物模型中俯位使FRC增加 * 对膈肌运动的影响 Krayer认为PP时背侧膈肌向尾侧移位,使局部肺组织复张,减少V/Q比例失调 Pelosi通过测定腹内压发现,体位改变前后无变化,认为体位对整个横隔的阻力、顺应性无明显影响 Krayer S,et al. anesthesiology,1989,70:891-898 Pelosi P,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7:387-393 * 心脏和纵隔的影响 Albert RK,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 161:1660–1665 * 仰卧位:左侧从(7士4)%增加到(42土8)%;右侧从(11士4)%增加到(16土4)% 俯卧位:左右两侧增加在1%~4% 心脏和纵隔的影响 Albert RK,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 161:1660–1665 * 1.概念、历史及现状 2.改善氧合的机制 3.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 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7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中监测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后的变化呼吸力学 Pelosi P,et al.Anesth Analg,1995,80:955-960 * 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Pelosi P,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7:387–393 共16个病人(ALI 5例/ARDS 11例)纳入研究,患者基础心肺功能良好 分别监测SP(基础值)、PP 30和120min以及恢复SP 30min后的一些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参数 * 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Pelosi P,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7:387–393 * 1.概念、历史及现状 2.改善氧合的机制 3.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 适合人群 ——适用于氧合障碍的病人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FiO2降至60%以下,或者氧合指数≦100mmHg 在ALI/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障碍,也可以使用 * 俯卧位通气时长 俯卧位2小时后,新的重力依赖区形成 目前对俯卧位通气时长问题无统一认识 一般认为不应过长,两小时为宜,但应个体化 * * * * * * 禁忌证 血流动力学异常不稳定 颅内高压、严重腹腔高压 急性出血 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或不稳定性骨折 近期腹部手术 妊娠 骨科手术 广泛皮肤损伤 * 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外周神经损伤 肌肉损伤 角膜溃疡 低血压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少见:心律失常、视网膜损伤等 * 并发症 SP VS PP Sud S,et al. CMAJ,2008;178:1153-61 *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是纠正ARDS患者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但对目前认为并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Prone positioning in such patients may prevent imminent death and allow time for other treatments to help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主要机制是改善ARDS患者V/Q比,减少分流 俯卧位通气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多数人认为每次2小时左右为宜 正确应用、恰当护理,俯卧位通气并不显著增加患者并发症 Take home message * 传承百年仁爱,精通济世医术 * * * * 2010年珍妮特(Janet)和马特海(Matthay)等从现有资料、指南推荐和临床实施经验等角度总结归纳了重症ARDS治疗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共六个步骤(简称“六步法”)。 * 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 - * k * * 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氧合有反应组病死率明显下降 * * 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没有反应的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低 * - * k * 俯卧位通气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 重症医学科 於江泉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 1.概念、历史及现状 2.改善氧合的机制 3.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适应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