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 《J ·阿尔弗雷德 ·普罗弗洛克的情歌》中的 “人格面具”探析
何梦玲
(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12)
摘要:T ·S ·艾略特是现代派的美国诗人。《J·阿尔弗雷德 ·普罗弗洛克的情歌》是他早期诗歌中的一部
重要作品,主要表现出的是主人公矛盾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本文试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 “人格面
具”及人格分析等理论,对这首诗歌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主人公是受消极的 “人格面具”影响,导致其
自我意识上呈现出异化状态。该分析对探究诗歌中主人公迷茫及空虚的生存状态有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有
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格面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人格面具;《阿尔弗雷德 ·普罗弗洛克的情歌》;自我意识;异化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艾略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J ·阿尔弗雷德 ·普罗弗洛克的情歌》作为
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不仅代表他对诗歌新的理解,更是与正式的美国诗歌传统相分离。它无
疑是美国诗人写的最具“现代性”的诗歌,也是继惠特曼和艾米莉 ·狄金森以来最明显的原
P37
始美国诗歌。[1] 庞德称他是唯一的一位美国诗人 “为写作做了充分准备”,并且 “自己
P38
训练自己成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人”。[1] 从 《J ·阿尔弗雷德 ·普罗弗洛克的情歌》问
世以来,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像现代性角度、哲学角度和认知角度等,对该作品进行
探讨研究。但不论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有一点不变的是,诗歌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在浮华、虚
空社会中迷茫而矛盾的人。艾略特在该诗歌中频繁地描写主人公提问题“我敢吗?”,这种
独白式的疑问其实就是一种犹豫和对自我的否定,也可以解释为是荣格“人格面具”中的消
极表现。本文尝试从荣格的“人格面具”中消极的“人格面具”来分析主人公的一系列自我
意识和表现,更好地理解主人公和诗歌的主题。
二、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persona)这一概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
以其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而著称。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也被荣格称为从
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archetype)。他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原型有四种
最为突出:阿尼玛(anina)、阿尼姆斯(animus)、人格面具(persona)和阴影(shadow)。在荣
- 1 -
格心理学中,人格面具被定义为“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不一定就是他
本人的性格。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形象以便得到
P30
社会的承认”。[2] 因此,人格面具是基于个体应对外界的一个体系。
叶芝也曾提出过面具理论,面具理论 “不仅仅是一种必要情况下呈现适宜外表的方法,
它还涉及如何把所有情况都融入到一种经验和性格中,如何掌控自我,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掌
P36
控外部世界”。[3] 叶芝的面具理论与荣格的 “人格面具”理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由于人格面具大部分处于无意识之中,只有很少部分能被自我觉知,而自我意识积极接
纳的内容形成了自己及人格面具的一部分,于是自我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的倾向。人格面具只
是代表了向公众展示的部分人格,是让别人看到的自己,而并非 “真正的自己”,人格中最
为重要的东西被隐藏在面具后面。所以说,人格面具是人们适应社会要求的结果,有其积极
的一面,但同时它也具有欺骗性,有其消极的一面。当一个人过分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
角色,并将这一人格面具等同于自己,那么人格中的其它面就会受到排斥,过分发达的人格
面具与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就会发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使人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
疏远而陷入一种紧张的异化状态。这种结果一方面表现为由于自己成功地充当了某种角色而
骄傲自大,致使周围的人遭受强权统治,痛苦不堪;另一方面表现为压抑了他身上其它人格
方面的发展,一旦达不到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