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八、体育——古代足球   蹴鞠  九、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 1、西汉时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3、《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说明我国早在3000的前就知道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4、《九章算术》一书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5、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秦兵马俑 精品文物展 ——来自秦陵墓 陶俑制作工艺 制作粗胎 二次细塑 装窑烧制 施以彩绘 秦俑的内部构造       秦俑的上半截,即头、躯干和臂部是空心的,而下半截,即腿、脚是实心的。上部空心,可以减少重量压力;下部实心,可使重心下移,不易倾倒,并增加承压能力。 写实手法再现     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在这里发现了2000年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当时的艺术大师还注意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众多艺术造型,可以说“千人千面”。 文物介绍内容 立射俑 军吏俑 骑兵鞍马俑 将军俑 跪射俑 铠甲武士俑 战袍武士俑 一号铜车马 二号铜车马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多兵种的曲尺形军阵,分阵心和阵表两部分。阵心由八路身穿铠甲的跪射俑组成。他们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头绾圆形发髻。双目凝视前方,两手做持弓弩状。 二号兵马俑坑除兵车和骑兵外,在第一单元内,还出土有332个弓弩兵,位于阵表的均为立射俑,此俑为不着铠甲的轻装步兵俑。   在一个方阵中,要轮番射击而不伤自己人,就会有立姿和跪姿两种射击方式。  军吏俑,头戴长冠,或穿战袍,或披铠甲,手执兵器,目光炯炯,神情严峻,表现出刚毅勇猛的性格。  骑兵鞍马俑 骑兵鞍马俑,一般立于马前,一手牵缰绳,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腰窄袖短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  Jiangjunyong  jiangjunyong  jiangjunyong  jiangjunyong Jiangjunyong Jiangjunyong     将军俑,大都身材高大魁梧,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怶彩色鱼鳞甲,或着长袍不披甲,长髯飘洒,昂首挺胸。有的显得威武大度,雄 风逼人,勃发出阳刚之气;有的显得满韬略,气轩昂,表现了儒将之风。 战袍武士俑,免冠束髻,身穿短袍,挽弓挎箭。这种不戴头盔,不着铠甲的武士,更显示出秦军的英勇善战和大无畏精神。  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车马全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 * * * * * * * * * * *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它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一、纸的发明与改进 商朝时代 (一)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前人们的书写材料 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或玉石上。 记载日食的卜骨 祭祀守猎卜骨 一、纸的发明与改进 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 (一)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前人们的书写材料 人们通常用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竹简 一、纸的发明与改进 西汉时期 (一)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前人们的书写材料 人们开始用麻造纸。 一、纸的发明与改进 东汉时期 (一)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前人们的书写材料   竹简、木简还十分流行,但是竹简、木简十分笨重,运输存放都不方便。   后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后来,人们又以轻巧、携带方便的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然而丝帛的价格昂贵,除贵族以外,一般很少人用得起。 一、纸的发明与改进 (二)纸的改进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造了造纸术,提高了造纸的工艺水平。他制作的纸不仅质量好,还降低了成本,为纸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至东晋,价廉物美的纸完全取代了竹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 蔡伦利用麻头、破布、鱼网、树皮等材料,经过反复试验,进行一系列工艺加工,制造出质地轻薄、光滑平整、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受到和帝赞赏。以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人们就将人制造的纸称为“蔡侯纸”。 我国的造术最早传至朝鲜、日本,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