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智能楼宇最近频繁的出现在人们交谈的词汇中.pdf

引言智能楼宇最近频繁的出现在人们交谈的词汇中.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楼宇沈沈智几重 香港理工大学王丹 一、引言 智能楼宇最近频繁的出现在人们交谈的词汇中。人类的能源消耗,楼宇占比40% ,而在香港等 城市,楼宇所占能源消耗的比例更大。2014 年香港仅空调的电费就达 123 亿港元。如何节能 减排是楼宇研究成为热点的初始原因。但是楼宇的意义不仅如此,人类 80%的工作和生活都在 楼宇中度过,楼宇的智能化甚至时尚化对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有重要意义。智 能楼宇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楼宇中生活工作习惯会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其他领 域。楼宇又是大量先进工业产品的使用方,楼宇的智能化引领着工业产品的制造、运行、维护, 关系着工业制造 2025。因此智能楼宇在这一波能源革命,城市社会生活变革和工业革命中占 据重要地位。 智能楼宇有很多定义,有人用智能楼宇指代智能家居,属于广义的智能楼宇的一部分。但是本 文更注重从整楼角度看待楼宇系统。有人则浪漫的认为未来智能楼宇是一个有机体,可以自发 的学习、适应和服务。笔者认为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人们新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大量碰撞, 带来的楼宇能力在短时间内和上一代楼宇形成代差。而这种代差的感觉经常会使人们无法找到 合适的描述词汇,就简单的用智能两字去和上一代做区分吧。 有鉴于此,本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讨论智能楼宇中产生的新兴需求,包含节能减排, 人类习惯、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 2025。第二部分我们讨论计算机技术发展给智能楼宇带来的 支持,以及智能楼宇对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挑战。 二、智能楼宇的新兴需求 1. 节能减排 楼宇是一个复杂系统,楼宇能耗优化是一个长久的问题。近年来楼宇新功能大幅增加,太阳能 板等新型微电力供给系统,电池、蓄水箱等新型电能存储系统,大幅提高了楼宇的灵活性,产 生了一系列新的优化问题。随着智能电网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得电力供 给方的稳定性大大下降,这使得楼宇作为重要的电力需求方应该能够有更大的适应功能。美国 劳伦斯伯克利2014 年的报告提到,美国所有新建的10 万平常英尺以上的楼宇都需要有在规定 的时间内改变能耗 15%的能力。不少研究者以智能电网为研究主体,在优化中对楼宇做一些简 化假设,比如楼宇用电可以简单增减。但楼宇非常复杂,因此香港理工大学王盛卫教授提出可 灵活面对智能电网的智能楼宇(Smart Grid Friendly Smart Building)的概念,以楼宇为研究主体, 研究如何进行楼宇控制,更加灵活的面对智能电网电力供应的变化。 从电网角度看,楼宇是需求方 ;从人们活动角度看,楼宇则是供给方。人们的活动是楼宇的一 个重大变量,因此对人类能耗的各层次建模成为重要问题。在较宏观层面,研究者们对一个空 间区域建立了热力学模型,包含这块空间的隔绝材料性质、空间内外温度和使用空间的人数。 随着传感器网络的出现,笔者等计算机研究者发现可以更加细粒度的获取时空的各种特性,来 校准之前的热力学模型。人们在楼宇中使用电器的情况也是一个长久的研究领域。特别是从用 电负荷的变化中无干扰的识别电器使用情况(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NILM) 。随着数据 量的增加和机器学习的进展,计算机研究者们提出了一批更精准的算法。 2. 人类习惯与智慧城市 人和楼宇的关系远远不仅是能耗问题。作为楼宇管理人员,最在意的是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 务。楼宇资源优化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否则难以被采纳。以与能耗最相关的热舒适度为例,现 代高端写字楼的温度都由楼宇主动控制,如何进行温度设置以满足人们需要是一个基础问题。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者希望计算一个“平均人”来代表人类,并用这个平均人的舒适 度作为温度设置标准。研究者们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建立了大量的模型,从科学上解释了 一系列影响人类舒适度的因素。如从生理学来说,Fanger 提出了热平衡模型,也即如果一个 人的热产生小于他的热散失,他就会觉得冷,反之则会觉得热。研究者们以此为基础进而分别 为热产生,热散失的各种因素建立模型。这些模型为楼宇温度设置提供了标准,但是这些模型 复杂,温度设置恒定,在现代楼宇中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需求。2015 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 门报道了楼宇管理员趋向于采用保守设置,浪费资源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并不满意,尤其对现代 女性工作者不利。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建立个性化舒适度模型成为可能。笔者在 2014 年首次提 出了结合生理学模型和数据矫正方法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