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II
国庆假期历史科目阅读资料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分期及其特点]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人们地理知识有限,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对迁入地的要求低,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少,他们大都随遇而安,迁移的距离不长,速度比较缓慢。因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总量少,在战国后期人口数量还不到3000万,人口压力基本不存在。
这一时期处在国家形成和制度的完善阶段,政治和行政的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开始出现,如西周迁商的遗民、分封诸侯国等。
(二)秦朝到元末(前221—1368年)
这一时期有1580多年,经历了封建王朝的大部分时间。这段时期有过几次长时期的分裂,也几度建立过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统一国家。即使在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一般也实行集体统治,用行政或军事等强制手段推行的人口迁移始终不断,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方式。迁入地往往是首都、边疆等政治、军事或者与统治者有着若干利益关联的地区。这种迁移,数量一般很大,迁移时间也比较集中。迁移方向有北方黄河流域向南迁往长江流域或者更远的地区,以及蒙古高原、东北、西北的牧业或半牧业民族不断进入黄河流域。此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不断由北向南转移,人口比例也由初期的8:2强转化为后期的2:8弱, 这一结果是由于南方经济文化发展,北方饱受战乱破坏所造成的,但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无疑是更重要的原因
(三)明初到鸦片战争(1368—1840年)
在南方已成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后,由北向南的移民潮流不复出现,这一时期又出现新特点。一是明初有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大规模让人口迁移,但之后更多的是由政府倡导、组织或招募人口从相对稠密地区迁入人口稀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此这类人口迁移基本取代了强制性迁移。一是这一时期人口总数越来越多,增长速度也加快,明后期人口约2亿,18世纪又出现新高潮,人口总数高达4亿多。在此状况下,不仅南方大部分地区人口已相当稠密,就是北方平原地区也是人满为患,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由平原地区向山地迁移成为主流。
【根据上述材料,总结:三个时期里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自发的无序人口迁移]
1.以群体生存为目的的原始的人口迁移
对于处于游牧、游耕和逐水草而居社会阶段的原始部族的酋邦、方国来说, 这种以群体生存为目的而改变居住地的人口迁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由于原始社会阶段与阶级社会早期人们的生存能力有限, 唯有群体的方式方能应付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而那时的移民基本上采取举族而迁的方式来进行
【问:这种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以个体生存为目的的无序的人口迁移
以个体生存为目的无序移民是历史上发生最频繁、最普遍的一种移民形式。这种移民可以按其动因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以逃避战乱为目的自发移民
战乱往往是大规模自发移民的主要动因之一。我国历史上几次影响深远的人口大迁移几乎均是由战乱造成的。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重心, 也是战乱的多发地带, 因而每当这一地区陷入大规模战乱状态, 就会有大量人口被迫迁离, 逃向江淮以南、四川盆地或河西走廊等较为安定的边远地区。因为南方地区较之容纳量有限的北部边疆在自然和社会条件方面更为优越, 所以历史上以逃避战乱为目的自发移民往往将江南各地作为首选目标。这类以逃避战乱为目的大规模的自发移民, 以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的流民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流民南迁和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的流民南迁最为典型。
除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小规模的逃迁至山区的也不可忽视。东汉末年,一些人因为战乱而逃入山区耕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说人们为了逃避秦乱而隐居到山林安家落户。
(2) 以逃避灾荒为目的自发移民
每当严重的洪涝旱蝗灾害之后, 灾区的生产力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有的地区甚至连年灾荒, 致使元气大伤, 生产力一时难以恢复, 衣食无着、濒于死亡边缘的灾民, 便被迫扶老携幼、自发地向无灾或少灾地区迁移。
(3) 以逃避苛政为目的自发移民
“苛政猛于虎”。历代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和国家机器的运转无疑都要由编户齐民提供的赋税徭役来维持。当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百姓们不堪负担之时, 当土地兼并致使农民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难以“安居乐业”之时,就会迫使众多百姓不得不离乡背井, 逃亡他乡, 以寻求赋税徭役较轻、能够维持起码生计的地方来落籍。
【上述三种移民中,哪一种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关系最密切?】
【自发的移民,与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有什么关系?】
[海外移民]
周武王克殷后封殷王子箕子于朝鲜 , 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
秦始皇时期,“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三国志?魏志?东夷列传?韩》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 其耆老传世, 自言古之亡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