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骑文探古访百村:花都区马溪村.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访古村落》028期:新华街马溪村(2016-02-11) Tips:点击上方蓝字【探访古村落】查看往期我们的乡路和心路 马溪村 马溪涌 马溪事 by Newman Tag:village Ancient 马溪【Maxi】。 中国大陆有三个马溪村: 一个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嵊州市谷来镇; 一个在贵州省铜仁市的玉屏县田坪镇; 还有一个,在广东省广州市的花都区新华街。 我今天探访的马溪村,是花都区新华街马溪村,位于轰轰烈烈蒸蒸日上的东风日产汽车制造区域的边上。 马溪村为什么叫马溪? 因为,它村边有一条马溪涌。 涌,广府人称小河为涌。 我打小知道广州好多涌,有荔枝湾涌,车陂涌,东濠涌,石溪涌、猎德涌、沙河涌、马涌……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 两百多条。 听说的,广州这些涌的总长度达 1000公里。 还有,我知道马涌的著名是因为涌上有一座古桥——云桂桥,这桥的历史有400多年了。 然而,我对涌没有好印象,它们是臭污脏水的代名词。 可是,在古代的广州,涌则是岭南风韵的简朴诗画—— 市民于秋夏黄昏的凉风皓月之下,或坐沿吹水,或掐草拍拖,或车马炮卒,或啊咿啊啄。 曾经四通八达的古涌交织于市井,如同经脉一般地贯通广州城乡。 刚才说的那个广州“马涌”,与我们今天探访的马溪村的“马溪涌”不是一条涌,它俩相距30公里加。 马溪村位于广州西北方向。 我们由环市东路启驾,上内环路,转广清高速,在新华街下,进入风神大道,转入花港大道,看到了高大的牌坊,上书三字——马溪村。 看表,行程39公里,用时1小时10分钟。 进村,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欧阳修 《蝶恋花》 )。 马溪村N多“单位”: 民国期间,它的行政名是“马溪乡”。 共和国时期,1954年命名为“马溪农业合作社”,1957年命名为“马溪大队”,1983年复称马溪乡,1985年改今名:马溪村。 村-乡-社-队-乡-村,谁这么折腾啊,累不累呀。 清代初期,广州取南海县和番禺县的部份区域,新置了一个行政区“花县”。 原本,广州周边的百姓和富裕人家生存环境恶劣,盖因此地北依山区,是一个三不管的地带,土匪出没自如,清政府新置花县,有利于防范广州以北的匪患。 广州以北的区域设置花县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民心渐稳,读书致仕之风渐炽,赫赫有名的洪秀全就曾参加过会考多次,皆不中,于是大恨科举,遂兴拜上帝教。 马溪村现状—— 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07人,余有耕地1528亩。 村民以种植水稻、柑橙为主,还饲养家禽和塘鱼。 村办工企业有毛巾厂、漂染厂和砖厂等。 村的文化公共设施有小学校一间、卫生所一所,老人活动场所两处。 进步不大?。 马溪村建于南宋年间(1127-1279年)。 古村位置主要在西河、位育、西湖、南岳等几个老屋村。 每个老屋村现在都有个单位名称:社,西河社、位育社、西湖社、南岳社等。 每个老屋村前都有一片水塘,粤农人称之为风水塘。 个人认为,是每个老屋村选建在有水塘的旁边,即先有塘后有屋。 撰写 《马溪西河古村落史略》 的林锡泰介绍,马溪西河古村的先祖林氏兄弟于宋朝末年由福建省迁来,他们是林宗泗的儿子。 宋代进士、大理评事林宗泗是福建省晋安莆田人,育有四个儿子,他们先是居于惠州府归善县平政司黄浦乡,长子林思容和四子林思宁长居于此。 而次子林思礼和三子林思义则于宋末自惠州黄埔乡转迁广州花县。 林思礼和林思义他俩到花县后,林思义定居在炭步镇南涌村,林思礼则转辗于马步坳、松仔岭、后低岭(巴由山),最后定居在马溪村西河。 唉,那时找个安身的地方好周折哟。 渐渐人多起来的西河古村,不断围绕镇龙岭之东、北、南向坡地和空地扩建民宅。 现存的旧民居,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排列错落,纵横八列民居,各巷口均置巷名。 从左至右分别为聚星里、自然里、庆云里、中和里、福安里、萃观里、仁厚里。 广州(广府地区)称的里,在北京称巷,上海称弄,所以有时我说“北上广”时会用“巷弄里”来谐说。 西河的里,每里长120米,内道略呈坡状,前低后高,以花岗岩或红砂石铺砌,设有“明眼沟渠”(明渠排水道)。 每列民居各建八座,多为三间两廊式建筑,前后以小横巷相隔,民居多为青砖结构,部份泥砖或舂墙结构,以花岗岩或红砂石做墙基。 村中民居以霭云别墅、维安别墅建筑保留较好。 林思礼定居马溪村后,其后人旺,生根发枝,代代传承。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林氏村民终于也能合起捐资,建立了林氏宗祠。 乾隆十四年(1749年),林氏宗祠倾倒,复行重建。 同治九年(1870年),林氏宗祠再次重修。 建祠时,设计者着意盖低祠堂的前檐,进祠的人需前至距台阶七米处才能见到“林氏宗祠”四个大字。 这就是林氏宗祠“远望不可,近看方可”的传说。 林氏宗祠,建在聚星里南侧,位于巴由山西麓。 宗祠坐东朝西,三间三进,另带后楼,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灰塑博古脊,青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