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X光片的阅片要求.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柱疾病X光片 阅片要求 划线基本原则 线尽量少而短,既要达到划线的目的,又要不影响阅片; 尽量清晰,每节椎体标上数字; 可标上性别、年龄及姓名(拼音简称) 拍片时的体位及片的类型 正常脊柱的生理曲度角度 前后位为0度,>10度为侧弯; 侧位: 颈椎生理曲度: T2-T5:0-20度,≥20度为后凸; T5-T12:10-40度或20-40度,<10度或>40度为不正常; T10-L2(或T11-L1):0-20度,≥20度为后凸; L1-L5:25-50度或30-60度。 常见疾病的划线 颈椎病 划线目的: 了解有无颈椎失稳; 有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有无生理曲度的改变。 标准颈椎侧位片上:可清晰地显示椎管矢状径的前后界限。椎体后缘出现双边或关节突出现双突说明投照位置偏左或偏右斜。 颈椎病 颈椎不稳(Cervical instability)的标准:椎体后缘连线与滑移椎体下缘的连线的交点至滑移椎体后缘之间距离≥2mm或椎体间成角>11度或椎体滑移(向前向后)达到2-3mm为不稳。 动力性拍片:椎体间角度11°,相对移位3.5 mm,以体重1/3重牵引下椎间隙1.7 mm。 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上位椎体后缘相对于其下位椎体后缘的水平位移即椎体水平位移。 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即相邻椎体上下缘延长线之交角。 椎体水平位移 椎体角度位移 椎管矢状径 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至棘突基底线的最短距离。凡矢状径绝对值小于12mm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绝对值小于10mm者属于绝对狭窄。 划线要求:起自椎体后缘中点至两侧椎板接合部的最近一点的连线。不受椎体后缘骨刺的影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椎管中矢径B/椎体中矢径A≤0.75。 PAVLOV比值:椎管中矢径B/椎体中矢径A=0.64。 颈椎生理曲度 记录椎体曲线是僵直、反张、局部反张、S型还是反S型。 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 正常范围大约在12±5毫米范围内。大于17毫米为曲度增大,小于7毫米为曲度变直,曲度后凸者为“反张”,同时存在两个曲度呈“S”形者为“双弧”改变。 颈椎生理曲度的测量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以C2椎节为最多,其次为C4和C6,一般2-5个椎节为最常见发病数,平均为三个椎节。 狭窄率:侧位普通X光片上,最大骨化块的前后径与同一平面椎管矢状径之比。 椎管狭窄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椎管的矢状径和骨化灶厚度的关系,间接地显示了脊髓的受压情况。 以30%-40%为界限。 CT扫描更精确。 OPLL的椎管狭窄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划线目的:主要为了解有无不稳,有无狭窄,用于指导治疗。 不稳的标准:过伸过屈位椎间隙开角差>10-15度,或过伸过屈位相邻椎体间位移≥3-4mm。 椎间角度差和椎体间位移差 腰椎管狭窄 1.绝对型:即椎管的中央矢状径小于或等于10mm者,为绝对型椎管狭窄。?   2.相对型:即椎管的中央矢状经小于或等于10~12mm者较多。 3.混合型: 总之中央矢状径小于11.5mm肯定为病理现象。如腰椎管的头侧或尾侧的中央矢状径比值大于1则为异常现象(头尾正常时中央矢状径之比值小于1)。? 横径:即椎弓根最大距离,平均值为23mm。其正常值下限为13mm(X线照片为15mm)。 Posner等(1982)作生物力学测试: 在腰椎任一节段的静态X线侧位片上,矢状面移位4.5mm,或大于椎体前后径的15%时可认为潜在不稳。矢状面相对成角22 °,也可能存在异常或潜在不稳。 在动态屈伸位 X线片上矢状面滑移4.5mm或或椎体前后径的15%应考虑存在异常或潜在不稳,在动态X线片上,矢状面旋转范围L 1 ~L4 15 °, L4 ~L520°, L5~S125°也应考虑存在异常或潜在不稳。 腰椎滑脱症 滑脱分5度:以上一椎体前移距离占下一椎体前后径的百分比来确定。 1度 0-25%;2度25-50%;3度50%-75%,4度75%-100%;5度>100%(又称脊椎脱离,spondyloptosis)。 描述滑脱的指标:滑脱百分率;滑脱角;骶骨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和腰椎指数。 滑脱角:矢状面上L5椎体下缘所在直线和S1后缘垂直线的夹角,>25度易进展。 胸椎黄韧带/后纵韧带骨化症 病变部位后凸角度的的测量:采用Cobb法测量MRI正中矢状面(或胸椎侧位X光片)上拟减压节段胸椎后凸角度,即拟减压范围头端椎上缘延长线的垂线与尾端椎下缘延长线的垂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