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ereditas (Beijing) 2016 年 10 月, 38(10): 902 909
―
综 述
ROS在细菌耐药及抗生素杀菌中的作用机制
1 1,2 1 1 1
马丽娜 ,米宏霏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
1.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102;
2.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州 350108
摘要: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
项巨大挑战。除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之外,寻找新的方法以增强现有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
近期的研究发现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细菌耐药及抗生素杀菌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非致死
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下产生的ROS 会通过影响 MarR(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repressor)-MarA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ctivator) 激 活 药 物 外 排 泵 , 通 过 SoxR(Superoxide respons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oxS(Superoxide response transcription factor)途径启动细菌应激保护机制以及通过促进SOS DNA 损伤
修复系统诱导耐药突变,从而促成抗生素耐药与耐受的形成。而致死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产生的ROS 则会参与
ROS
抗生素杀菌并减少耐药菌产生。除与抗生素浓度有关外, 参与细菌耐药与抗生素杀菌过程还会受到一系列
( MazEF Cpx SoxR MarRAB) ROS
遗传调控因子 如 、 、 和 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复杂性。本文综述了 在细菌耐
药与抗生素杀菌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寻找新的方法以增强现有抗生素杀菌效果,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提供
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活性氧簇;杀菌;耐药;遗传调控
ThemechanismofROSregulationof antibioticresistance and
antimicrobiallethality
1 1,2 1 1 1
Lina Ma ,Hongfei Mi ,Yunxin Xue ,Dai Wang ,Xilin Zhao
1.State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Vaccinology andMolecularDiagnostics,Schoolof PublicHealth,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102,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Misuse and overuse of antibiotics have led to serious resistance problems that pose a grave threat to human
health. How to solve the increas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oblem is a huge challenge.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strategy of
收稿日期:20160503; 修回日期:201606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01474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J01139,2015J0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