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砂岩中的裂隙:提高连通性 生物礁储层 构造裂隙储层 第五章 油气藏形成的要素和类型 油气藏的形成可以用“生、储、盖、圈运、保”等几个字概括 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首要条件: 盆地内有机质的多少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 常见生油源岩: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 良好的储层与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油层生出的油气会储存在什么空间?储层 要成为储层的岩石,必须:有空隙,且连通(孔隙度和渗透率) 只有储层还不够,其上应有阻挡层使油气不能继续向上逸散--盖层:不具渗透性 常见储层:碎屑岩、碳酸盐岩 生油层与储层配置有利 有效的圈闭 储层中聚集的油气,如何在局部地区集中? 圈闭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物 不同的圈闭形成不同类型油气藏 圈闭的有效性:时间、位置、动力条件地下水 必要的保存条件 只有今天还保存着的油气藏,才有意义 油气藏形成后易遭受破坏,是与其它矿产明显不同之处 常见破坏因素: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水动力条件 第六章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全球油气资源的分布 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因素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盆地分布及类型,取决于大地构造背景 油气资源的分布,还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 全球油气资源分布 亚洲 美国墨西哥湾油气区 中南美洲油气区 欧洲油气区 前苏联油气区 大庆油田区 渤海湾油气区 胜利油田区 陕北油气区 四川油气区 新疆油气区 新疆油气区 石油的现代成因模式 在海相和湖相沉积盆地的发育过程中,原始有机质伴随其他物质沉积后,随着埋藏深度逐渐加大,经受地温不断升高,在乏氧的还原环境下,有机质逐步向油气转化。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性: (1)1500m60°C以下: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2)1500~4000m,60°C-180 °C: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3)4000~7000m,180 °C-250 °C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4)7000~10000m,250 °C: 已经生成的烃也要裂解,变成干气甲烷、沥青和石墨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从地表至1500米深处,与沉积物的成岩作 用基本相符,温度介于10~60度,以细菌活动为 主,相当于炭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以乏氧的 生物化学降解为生气机制,类似“沼气”,以甲烷 为主。大部分有机质是以干酪根形式存在于沉积 岩中。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沉积物埋藏深度达到1500~2500m,有机质经受的地温达到60~180度,相当于长烟煤-焦煤阶段,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页岩等粘土岩的催化作用十分关键。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可以降解有机质的成熟温度,促进石油的生成。    “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 (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沉积物埋藏深度达到3500~4000米, 地温达到180~250度,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 界温度,环烷的开环和破裂,液态烃急剧减少,主 要以甲烷及其他气态的低分子正烷烃,在地下呈气 态,当采至地面,随温度和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 液态轻质油,这个阶段是高成熟油气阶段,以凝析 气和湿气为主要产物。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当深度超过7000米,沉积物进入变生阶段,到了有机质转化的末期,相当于无烟煤阶段,地温超过250度,以高温高压为主。石油全部裂解成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生成碳沥青或石墨,是变质产物。 生油物质——干酪根 干酪根——Kerogen, 最初用来描述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质,经蒸馏后能产出似蜡质的粘稠的石油,现用来泛指沉积岩或沉积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而能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为沥青。 干酪根的形成实际上在生物体衰老期间就已开始,有机组织开始发生化学和生物降解转化,大分子生物聚合物部分或全部被拆散,形成单体分子,通过腐泥化或腐植化过程形成干酪根的前身——地质聚合物,在成岩过程中,聚合物变大,变复杂,埋深至数十米或数百米,具有很大分子的干酪根才发育起来。 干酪根的成分和结构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约占有机质的80~90%, 80~90%的石油是由干酪根转化来的。 干酪根——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主要由C、H、O、S、N组成,分子式C12H12ON 0.16 S 0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