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整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土文献整理 什么是出土文献?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文献的概念比文物要窄得多)。 文献学所言出土文献更主要指近代(1840)以来借助现代田野考古手段从地下发掘出土的古代文献,主要有甲骨文、金石文献、简帛文献及敦煌文献几大类别。 出土文献整理 出土文献的历史: 先秦时期即有文献出土。汉代出土较多的青铜器等文物。魏晋南北朝以后类似出土文献更多,魏晋时期以汲冢周书(战国简牍)的发现最为有名。到了宋代,人们更有意识搜集金石碑刻,使金石文献的搜集、鉴赏和研究成为专门之学。 古代出土文献随后基本汇入古代文献典籍之中,今天多已作为普通文献而加以使用,因此,对古代历代“自然发现”的出土文献已被视为普通的古代文献。通常所指的出土文献则近指现代以来地下考古发现的古代文献。 出土文献整理 现代以来出土文献的概况: 1899年开始绵延整个20世纪的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整理。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及随后陆续被发现的大量敦煌文书。 20世纪初东西方探险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大量西汉以来墓葬纸质文书,统称“敦煌吐鲁番文书”。 出土文献整理 现代以来出土文献的概况(续): 1972年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简牍文献,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春秋》及屈原、唐勒作品残简等。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约29件12万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秦简,多属法律文书。 出土文献整理 甲骨文文献的发现及其整理研究 : 甲骨文献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确切地说是殷商和西周早期)所特有的一种文字记录,是现在能见到的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实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所谓甲骨,乃是龟甲和兽骨的统称。它们既是当时占卜的用具,也是一种书写材料。 出土文献整理 甲骨文文献的发现及其整理研究(续) : 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当时的一位金石学家),在一个姓范的古董商手中,辨认出那些带字的“龙骨”,原是商代的古文书,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献。这一偶然的发现,挽救了它惨遭毁灭的命运。从此,甲骨档案才得以重见天日。 从发现殷虚甲骨到现在,一百年来,前后共出土甲骨约在十五万片以上。 出土文献整理 甲骨文文献的发现及其整理研究(续) : 经整理所得的甲骨文单字超过4500个,目前能辨认者尚不足2000个。 整理甲骨文的重要学者: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商承祚、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于省吾等。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一说笔名鼎堂)合称“甲骨四堂”。 出土文献整理 甲骨文文献的发现及其整理研究(续) : 唐兰曾评价“四堂”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甲骨文整理的主要工具性文献:郭沫若、胡厚宣总编:《甲骨文合集》,彭邦埛等《甲骨文合集补编》;姚孝遂、肖丁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 出土文献整理 历代金石文献概况及其整理: 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金文为各种镂刻和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石刻即刻于石头上的文字,含石经、碑版、墓志、石阙等。对各种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进行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形成一专门之学——金石学 出土文献整理 简帛文献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简帛指古代的两种书写材料简牍和缣帛。晋代纸张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以前,文字一般书写于竹片和木制长条上,前者为简,后者为牍,简牍用绳连缀成册。甲骨文中有“典”、“册”等字,说明商代书写材料已有简、牍。 帛指缣帛等丝织物,作为书写材料,几乎与简牍同时并用,但缣帛较昂贵,使用不如简牍广泛。且缣帛保存不易长久,故出土文献数量远不及简牍。一般而言,西北出土简牍多为木牍,南方出土则多为竹简 。 出土文献整理 重要简帛文献整理成果概述: 《居延汉简甲乙编》,共收有释文的简牍9200-9300枚,为目前最为完整的一部居延汉简著作。 《睡虎地秦墓竹简》,197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共六册,自1981年起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 《郭店楚墓竹简》,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 清华简:清华大学2008年7月收藏,战国中晚期竹简共2388枚(含少数残断简)。被认为是孔子壁中书和汲冢书之后关于先秦文献的第三次重大发现。 出土文献整理 简帛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一,史料价值。简帛多战国秦汉之物,且未受当时或后人的改造,更多保存了历史的真实,可弥补现有史书的某些缺失。 第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