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零边际成本社会.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诞生 欧洲封建经济可以界定为通信和能源自给自足的复合经济体。农奴、耕牛和 马匹构成了最主要的劳动力来源,而森林一方面构成了热能的主要来源,另一方 面也满足了小规模冶金的需要。除神职人员和少数庄园主之外,老百姓基本都是 文盲,其经济生活受制于“口语文化”的时空局限性。由于古罗马道路年久失修 而处于废弃状态,所以7〜12世纪欧洲的商业和贸易几乎一片空白,经济和社会严 重倒退,回到了相互隔绝、靠农业自给自足的社会。几乎所有产品都用于即时消 费,仅有极少量剩余的用于本地交易,以补充庄园主以及乡村农民的日常所需。 新经济力量的冲击 在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农业生产建立在土地公有的框架之上。封建领主 通过各式各样的土地契约将土地出租给农民。世袭地产的所有人不仅世代拥有土 地承租权,还有权永久居住在祖辈的不动产中;而一般的承租者则没那么幸运, 其租赁时限通常不会超过三代,此后,封建领主既可以重新订立契约,也可以收 回土地;一般佃农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承租权,完全受控于封建领主。 租赁契约要求农民或上交一定比例的农作物,或为封建领主免费耕种土地。 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货币经济的初步发展,地主开始要求承租人缴纳一定数额 的租金或税款。 封建农业建立在共同耕作的框架上,农民将小块土地集中并进行集体耕作。 027 I THE ZERO MARGINAL |C0STS0CETY |零边际成本社会 因此,土地的共同耕作成为欧洲民主决议制度的最初尝试。农民委员会负责监督 相关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耕种、收割、轮作、森林和水资源的使用,以及公有牧 场上放养牲畜的数量。 封建社会的财产关系概念与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概念大相径庭。在现代社 会,我们认为,财产是指对财产享有的排他性权利,财产可以被占有,也可以在 市场上交换。然而,封建社会则截然相反,即世间所有物品都被视为上帝的创作 并受上帝支配。上帝的创造物被想象为“巨大的链条”,下至最低级的生物,上 至天堂中的天使,一切都处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内。所有创造物都处于特定的等级 当中,并被要求履行相应的职责,以满足其上游或者下游链条的需要,从而确保 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转。在这样的神学体系内,财产被视为一系列责任,从金字塔 最顶端的上帝,到最底端耕种土地的农民,所有人都是责任的承担者。鉴于此, 财产不能被某人排他性地占有,而是要被分成不同的财产权利,并且需要所有者 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当国王将土地分封给领主或者诸侯时,“国王对于土地 的控制权仍然存在,但是因土地所产生的收益则不再归国王所有”。哈佛大学历 史学家理查德•施拉特 (Richard Schlatter)解释道:“没有人完全拥有土地。上 至国王,下至耕作一线的农民,所有人都具备一定的支配权,但是没有人可以完 全占有土地。” 就这样,封建经济几乎原封不动地维持了 700余年。然而,在16世纪,新 的经济力量开始冲击封建秩序。这种冲击起源于都铎王朝,并逐渐蔓延至欧洲的 其他区域。原来的公有土地被圈了起来,变成了私有财产,并在国王、议会或者 乡村社区会议的许可下进入市场交易。 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被历史学家称为“富人对抗 穷人的革命”,正是这场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和政治的形态。无数农民背井 离乡,被迫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这为市场经济的萌芽提供了可雇用的劳动力。 在两种关联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圈地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对封建秩序造成了巨 大冲击。在运动发展初期,食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城市人口迅猛增加,造成了 028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诞生 螺旋式上升的通货膨胀,这对在通货膨胀前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形成了冲击。 与此同时,纺织工业的兴起推高了羊毛价格,从经济上刺激地主开始圈地养羊。 成千上万的农民无家可归,看到昔日种植燕麦和黑麦、用于养活家人的土 地上饲养着绵羊,农民们备感绝望。饱受饥苦的农民随处可见,但绵羊却被饲养 得又肥又壮,羊毛被剪下来,送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纺织工厂。 托马斯•摩尔(Thomas More)爵士在其著作

文档评论(0)

186****8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