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大隐南宋汪大猷墓发掘报告.docxVIP

浙江余姚大隐南宋汪大猷墓发掘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余姚大隐南宋汪大猷墓发掘报告汪大猷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大隐镇章山行政村 的下磨村后山(当地人称狮子 浙江余姚大隐南宋汪大猷墓发掘报告 汪大猷墓位于浙江省宁 波市余姚大隐镇章山行政村 的下磨村后山(当地人称狮子 山)上,东距大隐镇约 3 公里 (图一)。狮子山山势大体呈西 南——东北走向,西北高东南 低,墓地位于山的阳面半山腰 上,依山势而建,坐西朝东,背 靠狮子山,面对笔架山(当地 人称长命山),两山之间有注 入姚江的大隐溪(当地人称金 刚溪)缓缓流过。 2004 年春夏之交,为配合 余姚大隐双溪口水库工程建 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 组队对汪大猷墓进行了前期 两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一) 墓上建筑 1. 望柱 据当地村民介绍,望柱位 于金刚溪畔,距离墓冢约 300 米左右。1951 年,望柱被人为 毁掉,仅存的两根柱子也已于 发掘前被搬迁至大隐镇政府 收藏保管。 2. 神道及石像生 据当地村民介绍,神道路 面原由石块铺成,规则而整 齐。现存神道长约 30 米,宽 8 米,路面上散乱小石块随处可 见,路面两侧还发现有用不规 整的石块砌成的护坡墙。神道 两侧原配有对称的 4 对石像 图一 汪大猷墓地理位置 考古调查和勘探,确定了墓的具体方位和范围,后因建设 工程征地拆迁政策不到位,考古发掘工作未能按期实施。 2009 年 2 月至 4 月,下磨村汪姓村民全部搬迁后,宁波市 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再次联合组队对 汪大猷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有关发掘情况简要 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汪大猷墓地整体规模宏大,形制结构严谨。据当地村民 介绍,1951 年前尚可看到的墓地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位于 金刚溪畔的两根望柱;神道及其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的石羊、 石虎、石马、石翁仲等石像生;残损的享堂与牌坊;坡道;墓 冢;墓冢两侧的两棵樟树及墓冢周围的卵石环墉。1951 年以 来,汪大猷墓遭到严重破坏,墓上建筑如享堂、牌坊、坡道踏 步、樟树等都被人为损坏,神道两侧石像生或被毁弃,或已 搬迁至大隐镇政府保管。地下墓室部分同样遭到盗掘殆尽。 现根据发掘情况(图二;彩版一,1),按墓上建筑与地下墓室 生,分别为石卧羊、石蹲虎、石立马和石翁仲。“石羊完全以 南方石羊为原型,仰首,跪坐,羊角短小,雕刻略显简朴;石 虎蹲坐,面部严肃,直视,前腿直立,后腿蹲坐,尾巴弯曲,体 态粗壮;石马腿直立,四足镂空,体态浑圆,马鞍按唐宋规 制。由于地面铺上水泥,石马基座埋入地下,现石马虽已搬 迁,但基座尚存。石文相头戴时贤冠,身穿朝服,手持朝笏, 文质儒雅。历史上石像生多有毁坏,现保留有石羊、石马各 一,石武勋、石笋情况不明”①。至发掘时,以上 4 对石像生现 场均已不存,或遭毁弃,或已搬迁,唯左侧的石马与右侧的 石羊基座仍依稀可辨。 3. 享堂与牌坊 穿过神道即为享堂(或称墓祠②)。享堂台基平面形状基 本呈方形,东西长约 15.8 米,南北宽约 19.4 米,为人工砌起 的高台,高台四周由大的不规整石块砌成护坡墙(当地人称 坝台),但除东侧护坡墙仍然残存外,其余均已被破坏。据当 地村民介绍,享堂前原有大的牌坊和享亭 (当地人称穿衣 亭、脱衣亭),供后人祭拜及休息之用。现享亭和牌坊等地上 ·57· 两 重 两 利 文 明 重 光 浙 江 宁 波 市 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 江 余 姚 市 文物保护管理所 米,深 0.16 米。两排石板的北部上方残存排水沟的石盖板,石盖板长0.95 米,宽 0.86 米,厚 0.17 米。石 盖板西部上方有不规整石块砌成 的石踏步,踏步进深 2 米,残宽 3 米,残高 0.7 米,深 0.16 米。两排石板的北部上 方残存排水沟的石盖板,石盖板长 0.95 米,宽 0.86 米,厚 0.17 米。石 盖板西部上方有不规整石块砌成 的石踏步,踏步进深 2 米,残宽 3 米,残高 0.72 米;石盖板南有一条 东西走向的护壁石条,石条东接一 正方形柱础石板,石板边长 0.6 米, 厚 0.16 米。柱础石板东接东西向排 列的两石条,石条长 0.6 米,宽 0.2 米,厚 0.16 米;柱础石板南接一排 南北走向的素面青砖,青砖沿柱础 石板东沿平铺,推测或为享亭或享 堂的铺地砖,现存铺地砖全长 1.3 米,砖尺寸 36×36×6 厘米。青砖 东侧有两块伸出的三角形青砖,似 组合成某种图案。距铺地砖东侧 1.1 米发现有石龟趺,龟趺南头北 尾,南北长 1.6 米,东西宽 1.2 米, 高 0.4 米,背部雕刻双线六棱形纹 饰(彩版一,3)。 牌坊位于享堂基址西侧 1.1 米 的第二道护坡墙中部。发掘时牌坊 石柱已毁,仅残留基座(彩版一,4)。 现存基座长 5 米,宽 0.5 米,厚 0.16 米,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