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北京吆喝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之 简介      老北京叫卖也称“货声”,俗称“吆喝”,是旧时京城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为招揽生意、出卖手艺的需要,而自发创造的一种口头广告形式。在长期的积累中,这些叫卖都被赋予了鲜明的韵律和曲调,因此,它也可以看作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从语言、韵律、内容和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特征。 历史      老北京吆喝在明代已有记载,至晚清和民国发展至鼎盛时期。解放后,随着国营和集体经济成分对个体商贩的吸收和改造,老北京叫卖很快趋于绝迹。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形式,老北京叫卖逐渐得到发掘和恢复,出现了臧鸿、武荣璋、张振元、张桂兰等一批民间叫卖艺人。 2005年,“老北京叫卖艺术团”成立。 2007年,老北京叫卖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脆婉转、抑扬顿挫      我不知道这与评剧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的市声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给寂静的夜带来一些凄凉。———梁实秋 类型  第一类 以唱为主 原因:东西城多的是三四进的深宅大院,所以,在这里叫卖,嗓子要打远,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增加叫卖的刻画度和描述性,再加上非常悠扬曲折的连音、顿音、滑音和尾音等,以此延长声音传布的时间。 举例:磨剪子磨刀                  冰糖-葫芦 第二类 以说为主 这种叫卖一般句式结构短小多样,韵律感不强,具有唱似说、说似唱的特点。 特征  功利性: 老北京的吆喝,其功利性非常明确,即不管是售货还是收购,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主顾进行交易,赚钱谋生。  音乐性   (一)多注意节奏,吆喝起来以两三个音节者为多; 如:卖切糕的吆喝“小枣——切糕”;卖瓜子的吆喝“五香——瓜子”;   (二)以物器发出的声响来招徕主顾  铜盏、铜钲、铜锣、铁唤头、木梆、竹板、手鼓、拨浪鼓儿、扁鼓、胡琴、三弦等  时间性  如早晨卖烧饼、麻花的,中午卖果子干、玫瑰枣的,晚上卖炸豆腐、硬面馍馍的,一天里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吆喝声。  季节性   如:一月卖元宵,二月卖活虾,三月卖鲜鸡蛋,四月卖杏,五月卖粽子,六月卖蜜桃,七月卖葡萄和枣,八月卖豆汁儿,九月卖柿子,十月卖蒲帘子,十一月卖水萝卜,十二月卖关东糖,一年的季节有不同的吆喝声。当然,也有一些像剃头、磨刀、磨剪子、收破烂的吆喝声,通年有之。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