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3月9-11日,德国慕尼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政府网站2010年1月15日开通运行;
“” 或;
英文网站也将于近期开通运行。 ;1.基本原则
2.系统基本描述
3.系统部署
4.应用
5.兼容与互操作
6.结论;1.基本原则
2.系统基本描述
3.系统部署
4.应用
5.兼容与互操作
6.结论;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决策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应用。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当中。 ;开放性
自主性
兼容性
渐进??;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
2.系统基本描述
3.系统部署
4.应用
5.兼容与互操作
6.结论;系统描述;系统组成; 地面段由主控站、上行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GNSS兼容的终端组成。 ;用户段;信号特征;北斗系统第二阶段信号;*;时间系统;北斗系统采用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 (CGS2000)。
CGS2000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一致性约为5个厘米,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可以不考虑CGS2000 和 ITRF 的坐标转换。;服务和性能;服务和性能;内容;; 作为全球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在2012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并将在2020年前覆盖全球。 ; 2007年4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MEO(COMPASS-M1)卫星成功发射,确保了ITU频率资料,并完成了大量技术试验。;COMPASS-G2发射;新的GEO卫星发射;2010年1月22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60度并开始发射信号。目前,卫星正在进行在轨测试。; ;内容;应用;内容;对兼容与互操作的理解
有关双边活动;兼容:单独或共同使用多个卫星导航系统,而不对各自服务或信号的使用产生有害干扰。
ITU为射频兼容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框架。
;频谱重叠:
导航系统间共享频谱是可行的,不同系统信号间确实存在频谱重叠。
对许多应用来说,开放信号频谱重叠对实现互操作是有益的。;授权信号频谱分离:
授权信号与开放信号频谱分离是有益的。
信号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由于频率资源十分有限,目前,授权信号频谱分离十分困难。
现有系统现代化信号和未来新建系统信号的频率资源需求也将难以得到满足。;互操作: 共同使用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开放服务,能够在用户层面比单独使用一种服务获得更好的能力,而不显著增加接收机的成本和复杂性。
;获得的效益大于付出的代价
在用户级提供更好的能力
易于互操作接收机的研发
相互播发包括系统时间偏差在内的互操作信息
相近的最大接收功率对互操作是有益的
共同的频谱是重要的
频率多样性对提高抗干扰能力是有益的
互操作信号
B1-C :1575.42MHz
B2a:1176.45MHz
B2b:1207.14MHz;有关双边活动;第一次频率兼容会议于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
第一次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工作组会议于2008年9月在北京召开。
第二次技术工作组会议于200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第三次工作组会议于2009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
第二次频率兼容会议于2010年1月在北京召开。
第四次工作组会议于2010年1月在北京召开。;频率兼容协调会议于2007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内容;目前,北斗系统建设正在顺利进行。
作为重要的GNSS系统之一,北斗系统愿意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卫星导航系统和产业的发展。
;谢 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