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侵袭性垂体瘤MR征象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16MR199834 垂体 前叶T1、T2信号均匀, 与灰质相等 后叶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所致) 垂体高径: 婴儿和儿童 6mm 男性和绝经后妇女8mm 哺乳期妇女 10mm 怀孕后期和产后 12mm 侵袭性垂体瘤 侵袭性垂体瘤是指肿瘤生长超过垂体窝,并向颅底、海绵窦、副鼻窦、脑内浸润性生长,侵犯破坏周围硬脑膜及骨组织。 侵袭性垂体瘤MR表现特点 海绵窦与肿瘤无明确分界,海绵窦正常形态消失,增强呈肿瘤信号强化。当被包绕的颈内动脉管径缩小变窄是垂体瘤浸润的指征。 垂体瘤突破鞍底,向蝶窦内突出。 斜坡骨质信号异常,边缘不光整。 当肿瘤组织向周围脑实质内浸润时,要高度怀疑垂体瘤浸润。 鉴别诊断 Rathke囊肿 源于胚胎颅颊囊上皮,前壁形成垂体远侧部,后壁形成垂体中间部,囊腔逐渐缩小呈裂隙状态,成人已退化,若增大形成之。 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部分向鞍上延伸。 可推压漏斗移位 MR表现为混杂信号。T1WI为低等或高信号;T2WI表现为中等或明显高信号,钙化多表现为低信号 鞍上胶质瘤 常见青少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呈囊实性,多发微囊变,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肿块呈前后方向生长,即肿块长轴与视觉通路一致,肿瘤沿视觉通路生长。 脑膜瘤 起源于鞍隔、鞍结节或鞍背的脑膜瘤一般位于鞍上,病灶以钝角与硬膜相交。 密度/信号均匀,等T1等T2,明显均匀强化 硬脑膜尾征 邻近骨质增生硬化 包绕颈内动脉而引起推移或包绕狭窄 (鞍结节)脑膜瘤 脊索瘤 颅底中线处,最常见于蝶枕联合处,可引起颅底广泛骨质吸收破坏 低度恶性肿瘤 30-50岁 肿瘤内多发散在斑片状离心样钙化 不均匀强化 中心位于斜坡 鞍内垂体不受侵犯 小结 侵袭性垂体瘤MR征象对指导临床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 * 侵袭性垂体瘤MR征象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邢振 anight306@126.com Grade 0 or grade 1 displayed no definitive CSI at surgery. The degree of CSI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umor size. Neurosurgery, 1993,33:610-617 Semin Ultrasound CT MRI,2013,34:393-411 F,35Y,Grade2 鞍隔 颈内动脉上间隙 颈内动脉 术中诊断:垂体良性肿瘤(GH型,卒中)?。?? 术中所见:切开鞍底硬膜,即见黄色肿瘤,质韧,血供丰富,其内为陈旧性血肿,肿瘤与鞍隔粘着紧密,肿瘤压左侧海绵窦颈内动脉上方的内侧壁,未破入海绵窦内,30度内镜下逐步刮除附着于此处的肿瘤,将完全切除,鞍内反复探查,未见肿瘤残留。 M,46Y,Grade2 术后残留 F,57Y M,70Y,Grade3 F,39Y,Grade4 10岁以下及40岁左右 鞍区囊实性病变 囊壁钙化 海绵窦少累及 压迫垂体 CT平扫:90%的肿瘤有囊变,90%有钙化 增强:90%的病变有强化(实体部分结节状、包膜环形强化) 颅咽管瘤 *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