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郑谷《鹧鸪》.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下面是   鹧鸪   唐代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注释   戏嬉戏。   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   品流等级,类别。   雨昏下雨天空阴沉。   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   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   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乍à闻刚听到。   征袖指游子的衣袖。   征,远行。   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湘江阔宽阔的湘江。   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日向一作春日。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   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   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   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   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   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   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   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   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这一带,历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   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   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   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   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   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   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   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   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   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   闺中*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   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   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诗人笔墨更为浑成。   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   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   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