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下面是 葛溪驿 宋代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译文 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做梦回到家乡,梦中不知道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纷扰的世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注释 ①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 ②驿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 ③缺月不圆的月亮。 ④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⑤未央未尽。 ⑥明灭忽明忽暗。 ⑦岁时时光。 ⑧起起来。 ⑨行人诗人自指。 赏析 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 葛溪在江西弋阳。 驿是公家设立的车马站或招待过客休息所。 人在病中最快感觉到风露的早来,梦中回家,总是不知山水路途的遥远。 江湖沦落,人又在病中,最是想家,心境最是凄苦。 梦中不知山水长,醒后更觉家乡的路遥。 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 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 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 这首诗写月亦寓此意,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 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 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 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 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为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转辗反侧的苦颜,也就可想而知了。 首联虽为景语,而景中宛然有诗人自己在,故颔联便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 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 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 刘禹锡《秋风引》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所谓最觉风露早,亦即刘诗最先闻之意。 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 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 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 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刘熙载说律诗既患旁生枝节,又患如琴瑟之专一。 融贯变化,兼之斯善,《艺概》卷二这首诗上半篇写羁旅之愁,颈联便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 王安石是个爱国主义者。 他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 在此之前,他曾写了《省兵》、《读诏书》等关心政治与民瘼的诗篇,诗中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 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 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 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勿使吐露,似达而郁,似直而曲,故有含蓄不尽之妙,综观中间两联,一写乡思,一写忧国之思,名虽为二,实可融贯为一,统称之为家国之思庐这正合上文所谓融贯变化,兼之斯善的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