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兩岸經濟問題課程五:兩岸的貿易問題(II)日期:2002年11月1日授課老師:黃智聰* 閱讀文獻 蔡宏明(2002),「反傾銷調查對兩岸經貿的影響」。交流,63 民91.06 頁33-36。 周添城、蔡宏明(1999),「兩岸反傾銷法之比較分析」。貿易調查專刊,4 民88.07 頁219-244。 彭美玲(1999),「兩岸貿易對兩岸產業衝擊之探討」。臺北銀行月刊,29:5=343 民88.05 頁116-133。 壹、反傾銷調查與兩岸經貿 一、2002年3月23日與29日,大陸外經貿部宣佈對原居於「中國台灣地區」和其他國的鋼鐵冷軋板捲和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調查。 二、2001年10月3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並於2002年1月1日實施通過。 三、傾銷:指在正常貿易過程中,進口產品以低於其正常價值的出口價格近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 四、在調查期間內(一年期間),進口商不敢貿然遭調查之商品,使涉案國出口量 。 六、 兩岸在該兩項產品的交易 1、 冷軋鋼板卷:(根據中國海關統計) * 1998年台灣 大陸涉案鋼品61.98萬噸 21.9億美元 2、 聚氯乙烯:(根據中國海關統計) * 1998年台灣 大陸涉案鋼品14.3萬噸0.99億美元。 六、 對兩岸貿易之影響 1、哪些商品較可能遭控告: 2、可能會有更多產品遭到反傾銷調查。 *在大陸市場數量上升且有較大市場佔有率者。 *造成大陸製造生產該產品的產業利潤、產量、銷售量或就業量下降者。 3、加深大陸台商使用台灣原料之不確定性。 4、若課高額關稅,使「台商原料來源當地化」更為明顯。 5、迫使相關原料或零組件赴大陸投資。 貳、兩岸產業分工的問題 兩岸產業分工成為1990年代臺灣經濟學界在從事研究時的一門顯學。 產業分工在概念上,可以區分為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兩類。 若以國際產業分工的觀點來看 *水平分工大抵是指兩國各自偏重發展不相關連的產業,或是生產完全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但是在品質與附加價值上有所差異。 *垂直分工乃是指兩個國家,就某一特定產品的製成,從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進行上下游分工;或者就企業經營活動的幾個層面如生產、行銷、研發、產品設計、品質管制與改良等進行分工;也可以就具有上下游關係的不同產業,如石油、煉製、化學纖維、紡織品等進行分工。 現有的文獻: * 陳麗瑛(1992)根據某些台商大廠將整套勞力密集產品移至東南亞,而母公司則因研發而使產品升級的經驗,建議台商在對大陸投資時採用這種水平分工的模式。 * 高長(1994)引用嚴宗大等人(1992)所計算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指出,由兩岸產業內貿易指數自1980年的0.75%增加到1991年28.83%的情況可以證明,兩岸產業分工體系正逐步形成。 * 陳明璋(1994)則是將兩岸產業分工的型態歸納為品質、品級及品牌分工、企業功能分工、水平與垂直分工。該文認為,雖然兩岸的產業分工合作仍有待進一步討論,但兩岸的產業分工仍以垂直與水平分工兩者一起發展較佳。 *蕭峰雄(1995)以石化業、電子業、以及紡織業為例,探討兩岸產業分工的情況,並建議兩岸在上述三項產業的分工模式。蕭峰雄(1995)指出,兩岸的石化業多屬垂直分工型態。但隨著中國的技術累積與內銷市場的逐漸開放,水平分工的情形即將形成。但長期而言,水平分工可能袋給臺灣石化工業潛在的競爭威脅。在電子工業方面,建議將已經不需要設計能力的產品轉移至大陸生產,以延續產品的生命;較高級或是生命週期較短,或是生產複雜度較高高的產品,則在台灣研發生產;需要研發、但生產複雜度低的產品,則在台灣研發、大陸地區生產。另外,對於兩岸的紡織品業,建議在原料的供應方面宜採垂直分工,而在行業的劃分上業需要某種程度的分工。 張冠華(1995)由因素變動的角度,探討兩岸產業分工關係的發展。文中指出,在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由於兩岸經濟資源稟賦的高度互補、產業結構存在階段性差異、以及受政治關係的影響,所以兩岸產業分工處在一種簡單的垂直分工關係。在1992年以後,由於兩岸各自經濟情勢的變化(例如,大陸的工業進入以重化工業為重點的起飛階段、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經濟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而臺灣則是進入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經濟自由化的程度提高、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使得兩岸產業分工的廣度與深度大大的提高。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成為兩岸產業合作與分工的重要領域,而兩岸產業分工關係也逐漸由產業間分工朝向產業內分工。 * 高長、季聲國、吳世英(1995)以調查研究的方式,分析兩岸產業分工的情形。研究結果指出,大多數的台商在台灣與大陸兩地生產,都採用水平分工的模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