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urrent Featur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CCISA
Vol. 21 No. 1 Jan. 2015
數位鑑識機構認證標準規範及操作程序 之介紹與建議
陳受湛 1 林怡伶2 吳佳翰 3 宋子莉4
法務部調查局資通安全處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1dan-chen@.tw 2m43040@.tw 3chiahwu@.tw
4lsung@.tw
摘要
建立數位鑑識標準規範是政府推行數位鑑識產業發展之重要基石,基於我國為大陸
法系之司法判決方式,唯有一致性規範標準的產生,才能使公部門或有意從事數位鑑識
服務之民間機構,其技術產出證據成果能於司法檢視下而不受質疑。本報告 之研究目的
係透過調查局資安鑑識實驗室申請 ISO/IEC 17025之實務經驗,發展適用於數位鑑識機
構的認證體系、證物處理標準作業程序與能力評核標準,使鑑識機構之設立運行有所依
歸;並結合前述之研究成果,以期作為數位鑑識認證標準規範之推行依據。
關鍵詞 :數位鑑識機構認證 、數位證物處理標準作業程序 、數位鑑識產業能力評核
壹 、前言
數位鑑識在台灣之研究發展自 2000 年起始有蔡震榮與張維平兩位學者提出學術成
果發表 [18] ,此後社會各界對於數位鑑識之觀感印象,仍停留在檢調與軍警等公部門所
採用的電腦相關調查手法。由於技術面的背景門檻與數位資料的特殊性,數位證據在實
際訴訟攻防情境中,過去從未被社會大眾所特別重視。直至 2010 年起個人資料保護法
之公佈,其中涵蓋對於個資侵害事件的查明及舉證責任要求,方使得社會各界紛紛關注
起數位鑑識領域在刑事甚至民事案件求償上可扮演的角色[17] 。
由於數位證據本身的脆弱特性 [9] ,加上”證據”在司法訴訟中往往為影響當事人
受判決裁定的關鍵點,Jordaan[6]在研究中指出,若缺乏適用於數位證物處理過程的一
致性品質確保方法,將造成調查成果在法庭訴訟不被信任,甚至可能導致有罪者釋放及
無辜者定罪等風險。而英國下議會科技委員會[10]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用於產出證據的
科學技術或理論都必須建立有效性證明,該證據方能被用於法庭訴訟。由此可推論,數
位鑑識領域同樣必須建立對應之標準化規範,方可確保數位鑑識技術與其成果為社會各
界與國際認可。
目前政府並無針對數位鑑識領域制定標準化規範,雖有國內學者提出不同流派的數
1
Current Featur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CCISA
Vol. 21 No. 1 Jan. 2015
位鑑識程序學說,但未曾出現一致性共識。有鑑於此,本研究將以國際 ISO/IEC 17025
實驗室認證為研究主軸,結合協助調查局資安鑑識實驗室認證之經驗,以國際要求之規
格研擬數位鑑識機構之認證規範,及數位鑑識標準操作程序,並能做為政府機關檢測數
位鑑識機構能力之評核標準。
本研究報告在研究架構、研究方法上,力求專業與完整,在資料蒐集上力求充分詳
實 ,但有其限制與範圍如下述:於證物相關操作程序方面,因ISO/IEC 17025僅針對實
驗室範圍內之證物處理過程(包含證物管理、分析與報告出具)進行規範,但本研究要
求涵蓋證物之保全與運送範圍,因此就此二類處理過程則參照ISO/IEC 27037數位證據
識別、蒐集、擷取與保存指引之內容進行操作程序之規劃。另於產業成熟度能力評核方
面,因國際間有發展數位鑑識能力評核之國家或組織相對較少,本研究僅能針對美國與
中國大陸兩國現況 進行研究。
貳、 文獻探討
一、鑑識機構認證制度
國際間現行之符合性評鑑機構認證對象可分為實驗室、檢驗機構及驗證機構(包含
產品驗證、品質與環境管理驗證及人員驗證),其整體關係圖可參照圖一,各國有專屬
之國家級認證機構,且參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