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1003-6318(200402-0009-04
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协议研究
陶晓明1Ξ,孙树峰2,薛 梅2
(1.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4;2.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上海200062
摘要: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已经成为无线网络发展和应用的焦点问题之一.各大企业或组织纷纷致力于无线局域网安全的研究,IEEE成立专门的工作组TG i来解决WLAN的安全问题,先后推出IEEE802.1x和802.11i等系列协议.分析了802.11无线局域网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安全手段,重点探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认证协议802.1x和中国WAPI标准.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安全协议;IEEE802.1x;中国WAPI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1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1971年Hawaii University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包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ALOHN ET,这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包括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横跨4座夏威夷的岛屿.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在有限区域内的无线连接,以基站接入点AP(Access Point为中心,覆盖半径在10m到100m之间.
为确保各厂商生产的WLAN设备具有兼容性与稳定性,1997年提出了IEEE802.11标准,1999年提出了IEEE 802.11a和IEEE802.11b.初期的规格制定了在RF射频2.4 GHz上的运行,提供了1Mbps、2Mbps的传输速率.IEEE 802.11a和IEEE802.11b则分别工作在5.8GHz(5.725~ 5.850GHz和2.4GHz(2.4~2.4835GHz频段,并定义了802.11a中5Mbps、11Mbps到54Mbps速率的新物理层. 2003年IEEE又通过了2.4GHz频段的802.11g标准,可兼容802.11b,并采用多载波调制OFDM支持54Mb/s的物理层速率.
802.11标准主要集中在OSI模型的最低两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媒质接入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LLC子层完成与媒质接入无关的部分,无线局域网对逻辑链路控制子层是透明的,任何高层应用、协议都可以在其上运行.MAC层定义的是存取物理层(PHY的方法、机动性管理与无线电资源控制等.在数据传输上与有线以太网的定义差不多,不同的是数据碰撞处理的方式.在802.11标准中定义了避免碰撞的机制.
2 无线局域网基本安全措施
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信道开放,无法阻止攻击者窃听;(2传输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会因多种原因发生信号衰减,导致信息的不稳定;(3需要常常移动设备,容易丢失;(4用户不必与网络进行实际连接,使得攻击者伪装合法用户更容易.由于上述特点,WLAN通信必须具有较高的通信保密能力.无线局域网本身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安全机制,WLAN从开始的802.11、802.1x到802.11i 和WAPI都有一定的安全标准和措施,目前的安全手段主要通过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802.11接入点可以用一个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2 tifier SSID来配置.与接入点有关的网卡必须知道SSID以便在网络中发送和接收数据.但这只能算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安全.因为(1所有的网卡和接入点都知道SSID;(2SSID 通过明文在大气中传送,甚至被接入点广播;(3无论关联是否允许,知道SSID是由本地网卡或驱动程序控制的;(4整个系统中没有提供任何加密措施.仅此它已不足以阻挡任何人,更何况专业黑客的攻击.
802.11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有线同等保密(Wired E2 quivalent Privacy WEP算法为基础的身份验证服务和加密技术,用来防止未授权用户的访问.利用自动无线网络配置,可以指定进入网络时用于身份验证的网络密钥.也可以指定使用哪个网络密码来对通过该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启用
第26卷第2期Vol.26 No.2
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ze Teachers College
2004年5月
May 2004
Ξ收稿日期:2003-12-24
基金项目:国家“863”资助课题(2001AA143060.
作者简介:陶晓明(1974-,男,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系统的信息安全.
孙树峰(1969-,男,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数据加密时,生成秘密的共享加密密钥,可避免泄漏给偷听者.
802.11支持两个子类型的网络身份验证服务:开放式
和共享密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