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说课.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课题 人教版必修②第七章 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第三节:万有引力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或学生素质,可以把这两节内容计划为一课时或二课时。 备课前可阅读参考资料:《万有引力理论的胜利》 2、两节内容与前后文的关系 (1)要用到的前文知识有:质点、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开普勒定律,对今后学习的有关引力和斥力知识都有帮助。如分子力、库仑定律等。 (2)与大学普通物理中联系的知识有: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 3、课文分析 (1)比以前教材:探究性强、条理性强、逻辑性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引言中强调牛顿三定律在认识引力过程中的重要性。引领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究历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 。 (3)牛顿的足迹 ①引导学生建模,把解决问题归结为“已知运动求力”的动力学问题 (3)牛顿的足迹 运动 力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引力) 牛顿三定律 ②归纳、演绎分六个步骤 第一步: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第二步:推导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第三步:推导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第四步:分析现象,即行星绕太阳运动与月球绕地球运动具有共性,猜测地球吸引苹果的力和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是同种力,再进行月-地检验,得到确认; 第五步:把引力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之间; 第六步:测出万有引力恒量G。不断用万有引力定律成功解释新的现象,并用它去预测未知,不断得到验证。千锤百炼出真理——万有引力定律。 4、“学情”分析与对策 (1)学情: “引力”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八年级的物理教材引入“重力”概念时就已出现,在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必修①第三章第一节引入“重力”概念又一次出现,并且还提出了名词“万有引力”。学生在理解“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这一概念时,往往对“地球的吸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但当时老师通常会强调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引力,因此学生很早就想弄清“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究竟是什么力,与重力究竟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学生的探究“引力”的内驱力很大。 (2)学情:学生对于引言部分的历史不了解,因而,学生对发现万有引力的艰辛没有感受。 (3)学情:课前学生思维有一点跟当时的牛顿等科学家很相似,此时学生已具备了质点、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开普勒定律等知识,学生易理解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而且学生已有从已知运动情况来分析受力情况,即求未知力的经验,因此学生对得到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的过程也是容易理解的,这一段逻辑性强,学生还是很信服的. 为什么要消去T? 牛顿的思维火化 (4)学情:学生对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感到很奇怪,无法自圆其说。即如果承认牛顿第三定律,则 而不是 这里缺乏常规的思维逻辑,思维出现了跳跃,从数学上很难说得通,学生的不易接受。 (5)学情:学生更不容易接受的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由 是怎么又变成了 呢? (6)学情: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转化到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也可能为: 进而想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再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等同的,虽然思维的跨度较大,但这里采用科学归纳法思维,逻辑性强于创造性,学生还是能理解的。对月-地检验:月球的向心加速度为地面附近物体下落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 ,大部分学生是不理解的,他们不明白要测量什么,验证什么。 F F (7)学情:学生对 和 的因果关系颠倒,错误地认为 是因, 是果。 (8)学情:如何测G?想探究几个铅球之间 的万有引力的测量方法? (9)学情:公式字母较多不易记忆和应用, 对r的意义有误解。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生知道:F=ma中,m是惯性质量; 中m、M是引力质量,在高中阶段认 为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要精选一些例题, 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根据 不同的学生选择课本上的练习、《学习与评 价》等。 10)学情:学生很希望弄清万有引力与重力 的关系,但课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说: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建模能力、探究能力、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较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燕虞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