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特征”视角下的珠三角绿道建设与实施评价.docVIP

“原型特征”视角下的珠三角绿道建设与实施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从绿道最早的原型“公园道”入手,提出绿道出现以来一直未曾改变的特征,本文将其定义为“原型特征”。归纳总结了绿道四大“原型特征”并分析其现代延伸。再以此角度对珠三角绿道建设进行实证研究,对其规划路径及工作方法进行解读,并试图对该区域绿道在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基本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原型特征,珠三角,绿道 Abstract: Starting from “parkway”, the earliest prototype of greenway, this paper generalizes four “prototype features” of greenway which have persisted since it came into being and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 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is studi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features” in terms of the path planning and working methods. The potential problems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greenways are also analyzed and evaluated. Keywords: Prototype features, greenway, Pearl River Delta 1.绿道的“原型特征” 自William Whyte在Securing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n: Conservation Easements (1959[1]一书中最早提出“绿道”概念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实践,证明了绿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国各地建设背景多有不同,理论研究切入点等有所差异,绿道概念并未被广泛统一,对建成绿道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等也随之不同。 一般认为,绿道在形式上(空间上主要来源于两个较早的词汇“绿带(greenbelt”和“公园道(parkway”。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等在美国波士顿地区规划了一条呈带状分布的城市公园系统,即通过公园道将城市公园联系起来,这被认为是绿道的现代起源[2]。简言之,公园道是绿道最初的原型,从这一原型入手,将其与当前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相对比可以发现,由公园道发展至绿道,二者间存在着纵向的历史脉络联系,即具有一些未曾改变的普遍性特征。即便当代的绿道理论与实践也多围绕这些特征展开,是对它们的深化和衍生,笔者将这些特征定义为“原型特征”。研究“原型特征”有助于思考绿道建设的最基本标准,并建立对已建或在建绿道的基本评价体系。经对比分析,绿道的“原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连接性 公园道最早所起的作用是连接城市与郊区公园,具有明显的线状连续性;绿道在空间形态上最为显著的也是其线性特征。“线”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对象”,此对象在空间上可简化为点,也可外延扩展为不同种类、属性的具象事物,如城市、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当连接对象较弱或者不存在时,线本身的作用也被削弱乃至消失。因此,绿道与连接对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甚至绿道依附于连接对象而不宜单独存在。足够数量的线对“点”进行连接,相互间存在一定外在或内在联系,即可形成 “原型特征”视角下的珠三角绿道 建设与实施评价 Evalu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ototype Features” ?????徐本营??魏皓严???XU Benying, WEI Haoyan 作者单位:徐本营,重庆大 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级城 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 究生;魏皓严,重庆大学建 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网络。网络中线与线的交叉可能形成新的“点”,而点与点之间又能够相互串联形成紧密联系。由此,理想状态下,网络的强化伴随着网络的形成不断推进,此为绿道关于点、线、网络的基本形成逻辑。值得注意的是,绿道网络(或称绿道体系必须包含绿道所连接的对象,这一体系才算完整,才能被称为“体系”。 1.2 可达性 1870年开始建设的第一条公园路——伊斯顿公园路(Eastern Parkway从布罗斯帕克公园延伸至布鲁克林市(Brooklyn市区内部,促进了公园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增强了公园的可达性(Elizabethbarlow Rogers,20

文档评论(0)

99955533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