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 专业:历史学 学生姓名:史晓亮 院 系:历史文化学院 学 号:2010213239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是第一次接触《人类遗传与优生》这门课,但对于其中一些思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早已经接触过了。半个学期结束了,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下面我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优生胎教思想。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产生了朴素的“优生”思想,并开始实践。 我国古代人在选择配偶时,首先就考虑怎么才能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说:“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详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倘有不善,三族辅之。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庚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鸣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为子孙后代选择妻子,都要选择那些世世代代家风好的女子。选这样的女子做妻子,生育的孩子就会有好的品德,不会胡作非为,假若有不良的行为,母亲家族的人还会帮助教育。好人家的女子生的孩子品德就会好,家风不良家庭的女子生的孩子就会品德不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南宋礼学大师、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很重视儿童教育,对胎教也颇感兴趣,他十分赞颂周文王之母太任,称赞其性端‘诚庄,唯德是行,能胎教。他说:“端正纯一、诚实庄肃,性之美也,唯德是行,行之美也……太任性行既美。”?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提出教育儿童必须从胎教入手。也进一步阐明了逐月养胎之法。宋朝陈自明撰《妇人良方大全》及《便产须知》则忠告孕妇“勿乱服药、勿过饮酒、勿妄针灸……”“勿举重、登高、涉险……时时行步,勿劳力过伤……衣毋太温,食毋太饱”。到了明清胎教理论更加完善,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主张建立以提高人口质量的胎教院。? 可见,古代学者已经十分注意孕妇的衣食住行,情志视听等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胎教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虽然这些理论尚缺乏科学考察和论据,但不无道理,而且有些观点和现代胎教理论也是十分吻合的。 胎教与胎养有联系,又有区别。胎教侧重于通过对母体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的调理,以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进行早期智力教育。胎教一般始于妊娠三月以后,因为古人认为此时胎儿方开始定型和接受胎教。 胎教的内容多以女性在妊娠期的七情调节和以真、善、美的言行去影响、感化胎儿,以达优生目的,奠定下日后成材的基础。对于胎教,今日亦认为,胎儿并非无知的生命,随着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能不断吸收通过母体传入的各种信息,故人的聪明才智,孕育启蒙于胎儿期,是以古人对胎教的倡导,值得今人继承与发扬。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优生思想,但这一史实至今尚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本文从浩若烟海的历史典籍里撷取若干反映优生思想的史料片断,以期使读者们窥一斑而知其全豹,明了优生思想同节育思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迭代相传的生育观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理当继承发扬的光辉遗产。 一、力陈早婚之害,提倡晚婚、节欲、少生 古代由于生活、医疗水平低下,人口养育繁衍颇为不易,而密集型劳动和战争频仍又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故在整个古代,早婚、早生、多育一直是居支配地位的生育观念。早婚早生多育所显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必然引起医学家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家们的注意。自西周起,即不断有人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揭露早婚早生的弊害,提倡晚婚、节欲、少生。西周时期对贵族子女婚配的年龄规定“令男三十而取(娶),女二十而嫁”,可以说是中国倡行晚婚的最早记载。 西汉宣帝时,谏大夫王吉对汉高祖以来推行的早婚多育政策提出批评。《汉书?王吉传》记载他的意见说:“吉以为夫妇,人伦大纲,寿夭之萌也。世俗婚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即是说,早婚者年龄太轻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