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社会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洪秀敏 2005.1.20-24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讲      儿童依恋的发展与教育 二、依恋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1、儿童对他人认知的发展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发展表现:   描述他人的发展阶段   2、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1)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 (2)儿童自我描述的研究               方法、特点、原因 (3)苏珊.哈特(Susan Harter)             关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      感觉运动自我、前运算自我、具体运算自我、形式运算自我 (4)儿童自我认知的途径 1、他人对自我的评价 2、社会比较   儿童友谊认知的发展趋势     (Shanta,1983)   道德规则: 第五讲     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与促进    第六讲    教师、师生交往与儿童发展 (二)教师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与机制 直接教导 树立榜样 强化 创设环境 干预矫正 影响家长  第七讲     儿童社会性教育 局限: 1、不能说明不同社会存在的不同侵犯行为的原因 2、没有证据显示身体能产生和积聚侵犯能量。 幼猫 独自长大 与猫妈妈长大 与小老鼠一起长大 45% 85% 17% 长大后 吃老鼠的比例 2、挫折-攻击理论 (50、60年代) 伯克威茨(Berkowitz)         侵犯行为总是由挫折引起的,挫折总是引发侵犯行为。 ( Dollard,Doob,Miller ) 希尔斯(Sears) 挫折和侵犯两者的联系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挫折只是侵犯行为的前提条件。 戴威兹(Davitz) 儿童对挫折的反应并不一定是侵犯行为,容易通过训练而改变,与情境密切相关 基恩(Geen) 言语激怒比任务/个人挫折更易激起侵犯行为。 挫折只是一个发生基础,创造了侵犯倾向。此外,侵犯线索非常重要 挫折 攻击 已有攻击性习惯 攻击性行为 的基础 (如气愤) 攻击性 诱因 攻击性 反应 特别强的攻击准备 优点: 提出了诱因(线索)对侵犯行为的作用 局限: 不能很好地说明各种刺激怎样成为侵犯诱因 不能解释所有的侵犯行为 3、社会学习理论(70年代)班都拉(Bandura)           侵犯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强化学会的 (1)获得机制:a.观察学习       指导性功能、去抑制功能、情绪唤起、提高效果                            b.直接经历 (2)保持机制: a.作为达到其它目的的有效手段获得工具性价值 b.通过社会认可、奖励而维持 c.作为自我保护的一个方法被保留 d.作为习惯被保留 4、社会信息加工理论(80年代)       道奇(Dodge) (1)译码过程 (decoding)——解释            社会线索 (2)理解或解释过程(interpretation)           目标与记忆贮存 (3)选择反应过程(response research) (4)决定反应过程(response decision) (5)编码过程(encoding)——做出行为反应 (三)儿童侵犯行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发生发展 (1)发生: 1岁末 (2)发展特点: a. 量 b. 表现方式的发展变化 c. 表现目的的发展变化 工具性 敌意性 身体动作 言语 3、性别差异 2、稳定性 (1)学前期—青年早期:相当的稳定性 (2)在一定干预条件下可以改变 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男 女  (四)儿童侵犯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5)即时情绪 1、儿童自身 (1)生理因素 (2)气质特点 (3)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 a. 社会信息加工能力  b. 言语能力 c. 社交技能 (4)自控能力 2、父母、家庭 (1)父母行为-榜样 (2)父母教养方式                    Olweus(1980)  可以预言儿童侵犯行为的因素:          a.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冷淡、排斥、拒绝          b.父母对攻击行为的容忍程度:纵容、忽视          c.父母坚持强制性的管教          d.儿童的气质:过于活跃冲动          e.父母双方的态度不一致、前后不一致 (3)家庭情感氛围 此外,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家庭结构  3、同伴 (1)儿童的 “受害” 经历 (2)观察学习及模仿 (3)同伴的强化 第一种: A侵犯B成功         强化A的侵犯倾向---- B观察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